利害吟
- 兔犬俱毙,蚌鹬相持。
田渔老父,坐而利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句诗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其字面意思是:兔和狗都死了,蚌和鹬相互斗嘴;而一个叫做田渔的老父亲,坐在那里从中得到了利益。 这句话的含义是表达了对于世间事物的无常和变化的深刻认识,强调了处变不惊、善于抓住机遇并从中受益的智慧。 具体来说,兔与狗俱毙,表示世间的万物都有衰老和死亡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永远存在。而蚌与鹬相持,则象征着人们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和分歧。最后,田渔老父则寓意着一位明智的智者,他能够看透事物本质,并从中得到实际利益。 总之,这句诗所表达的哲理是:在不断变幻的世界中保持冷静,善于观察和把握机会,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信念,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但只要心存智慧,就能够在变化中始终保持优势。
- 背诵
-
利害吟注释
【蚌鹬相持】《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以“蚌鷸相持”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宋秦观《边防中》:“天方厌羗,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鷸相持。”《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万一有隙可乘,如蚌鷸相持,祇为渔者之利耳!”参见“鷸蚌相争”。…展开【蚌鹬相持】《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以“蚌鷸相持”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宋秦观《边防中》:“天方厌羗,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鷸相持。”《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万一有隙可乘,如蚌鷸相持,祇为渔者之利耳!”参见“鷸蚌相争”。折叠利害吟诗意赏析
这句诗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其字面意思是:兔和狗都死了,蚌和鹬相互斗嘴;而一个叫做田渔的老父亲,坐在那里从中得到了利益…展开这句诗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其字面意思是:兔和狗都死了,蚌和鹬相互斗嘴;而一个叫做田渔的老父亲,坐在那里从中得到了利益。 这句话的含义是表达了对于世间事物的无常和变化的深刻认识,强调了处变不惊、善于抓住机遇并从中受益的智慧。 具体来说,兔与狗俱毙,表示世间的万物都有衰老和死亡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永远存在。而蚌与鹬相持,则象征着人们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和分歧。最后,田渔老父则寓意着一位明智的智者,他能够看透事物本质,并从中得到实际利益。 总之,这句诗所表达的哲理是:在不断变幻的世界中保持冷静,善于观察和把握机会,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信念,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但只要心存智慧,就能够在变化中始终保持优势。折叠 -
邵雍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传说他的卜术很准。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利害吟原文,利害吟翻译,利害吟赏析,利害吟阅读答案,出自邵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15640.html
诗词类别
邵雍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