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白前岁惠予零陵石一片方不及尽而文理巧秀有山水烟云之状予以作砚屏始成因赋长吟以遗之
作者:舒岳祥 朝代:宋朝
- 白云际天隅,峰峰争秀出。
浩浩水石滩,归鸟时灭没。
我欲茅三间,巢此重叠峰。
我欲舟一叶,钓此苍茫中。
君从何处得此石,千岩万壑在方尺。
李成范宽格深秀,关仝荆浩骨峭特。
殆非一人之所能,欲穷其源不可得。
君言此物出零陵,远近来去皆天成。
是中能著元次山,刻诗勒颂留孱颜。
后来柳子曾作守,铭记摹写无遗闲。
二子去后精魄在,文章散落水石间。
鬼神往往窃余巧,戏弄笔墨留斑斑。
赠我以作书砚屏,林风石月秋冷冷,萧斋静对如有聆。
元子柳子突出也大奇,今日之事我为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片美丽的山水景色,白云在天空中飘荡,山峰高耸争奇斗艳。在水石滩上,候鸟归来,消失在苍茫之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建造茅屋和划船垂钓的愿望。 接下来,诗人谈到了一块神奇的石头,问道这是从哪里得来的,并赞叹它能够被雕刻成元次山的形象,在上面题诗刻字留存后世。两位文人李成范和关仝也在此地留下了他们的作品,但这种卓越才华并不是单凭个人所能获得的。最后,诗人说这块石头离开了原本的主人,但精魄仍留在这里,相信鬼神会在这里玩弄笔墨,留下自己的痕迹。最后,诗人赠言:请送我一块做书砚的石头,让我在静谧的林中,感受石头、风和月亮的秋意,萧斋里静静对望,仿佛有人在聆听我的心声。
- 背诵
-
潘少白前岁惠予零陵石一片方不及尽而文理巧秀有山水烟云之状予以作砚屏始成因赋长吟以遗之注释
【千岩万壑】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唐谷神子《博异志·阴隐客》:“正立而视,乃别一天地日月世界,其山傍向万仞,千巖万壑,莫非灵景,石尽碧琉璃色。”清龚自珍《摸鱼儿》词:“数东南千巖万壑,君家第一奇秀。”叶圣陶《我们的骄傲》:“他说桂林的山好象盆景,一座座地拔地而起,形状尽有奇怪的,可是没有千巖万壑茫茫苍苍的气概。”漢…展开【千岩万壑】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唐谷神子《博异志·阴隐客》:“正立而视,乃别一天地日月世界,其山傍向万仞,千巖万壑,莫非灵景,石尽碧琉璃色。”清龚自珍《摸鱼儿》词:“数东南千巖万壑,君家第一奇秀。”叶圣陶《我们的骄傲》:“他说桂林的山好象盆景,一座座地拔地而起,形状尽有奇怪的,可是没有千巖万壑茫茫苍苍的气概。”漢折叠潘少白前岁惠予零陵石一片方不及尽而文理巧秀有山水烟云之状予以作砚屏始成因赋长吟以遗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片美丽的山水景色,白云在天空中飘荡,山峰高耸争奇斗艳。在水石滩上,候鸟归来,消失在苍茫之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片美丽的山水景色,白云在天空中飘荡,山峰高耸争奇斗艳。在水石滩上,候鸟归来,消失在苍茫之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建造茅屋和划船垂钓的愿望。 接下来,诗人谈到了一块神奇的石头,问道这是从哪里得来的,并赞叹它能够被雕刻成元次山的形象,在上面题诗刻字留存后世。两位文人李成范和关仝也在此地留下了他们的作品,但这种卓越才华并不是单凭个人所能获得的。最后,诗人说这块石头离开了原本的主人,但精魄仍留在这里,相信鬼神会在这里玩弄笔墨,留下自己的痕迹。最后,诗人赠言:请送我一块做书砚的石头,让我在静谧的林中,感受石头、风和月亮的秋意,萧斋里静静对望,仿佛有人在聆听我的心声。折叠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潘少白前岁惠予零陵石一片方不及尽而文理巧秀有山水烟云之状予以作砚屏始成因赋长吟以遗之原文,潘少白前岁惠予零陵石一片方不及尽而文理巧秀有山水烟云之状予以作砚屏始成因赋长吟以遗之翻译,潘少白前岁惠予零陵石一片方不及尽而文理巧秀有山水烟云之状予以作砚屏始成因赋长吟以遗之赏析,潘少白前岁惠予零陵石一片方不及尽而文理巧秀有山水烟云之状予以作砚屏始成因赋长吟以遗之阅读答案,出自舒岳祥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02685.html
诗词类别
舒岳祥的诗词
- 《题汪日宾西楼附山甫达之》
- 《再寄正仲》
- 《十一月初三日插梅花古罍洗中因成四绝》
- 《正仲次韵谢证明亦翁之作此意佳甚不次韵为报》
- 《夏日山居好十首》
- 《春日山居好十首》
- 《十虫吟》
- 《正仲思归作篆畦今夜月十诗非篆畦月乃雁苍月盖杜子美鄜州月之意也予作十章乃篆畦月也》
- 《花鸟》
- 《樟树》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