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咏昌言五物·淡树石屏
- 昔行巩洛间,马瘦天复阴。
寒烟淡不收,一拂横长林。
当时无画工,负此清赏心。
今朝石上迹,历历皆可寻。
轻素已纷泊,老榦仍萧森。
坐令高兴还,野气生衣襟。
丹青不耐久,风日易消侵。
何如造化真,更彼岁月沈。
昌言家素贫,购此糜百金。
请镌好事名,千古无销沈。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曾去过巩县和洛阳之间的地方,当时天气阴冷马匹瘦弱,山林中笼罩着淡淡的寒烟。作者没有带画工前来,但他对这种清新的景象十分喜欢。现在回顾当时的情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但在石头上还能够找到一些留下的痕迹。轻素已经消逝不见了,老树仍然萧条,但是作者依旧可以感受到当时的高兴和自然的气息。丹青难以长久保存,风雨和日长易让其褪色和消逝。因此,作者认为自然的创造力和岁月沉淀更为珍贵。最后,作者提到了一个人名昌言,他是位贫困的家庭出身,但他花费了1个金钱购买这副画,希望能够将这副作品铭刻下来,留存在千古。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岁月和艺术的敬畏和珍视。
- 背诵
-
和圣俞咏昌言五物·淡树石屏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曾去过巩县和洛阳之间的地方,当时天气阴冷马匹瘦弱,山林中笼罩着淡淡的寒烟。作者没有带画工前来,但他对这…展开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曾去过巩县和洛阳之间的地方,当时天气阴冷马匹瘦弱,山林中笼罩着淡淡的寒烟。作者没有带画工前来,但他对这种清新的景象十分喜欢。现在回顾当时的情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但在石头上还能够找到一些留下的痕迹。轻素已经消逝不见了,老树仍然萧条,但是作者依旧可以感受到当时的高兴和自然的气息。丹青难以长久保存,风雨和日长易让其褪色和消逝。因此,作者认为自然的创造力和岁月沉淀更为珍贵。最后,作者提到了一个人名昌言,他是位贫困的家庭出身,但他花费了100个金钱购买这副画,希望能够将这副作品铭刻下来,留存在千古。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岁月和艺术的敬畏和珍视。折叠 -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元年(1038)进士,签判武成军,累迁大理寺丞、起居舍人。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之中知谏院。神宗初,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与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后闲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哲宗立,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在相位八月而卒,年六十八,赠…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和圣俞咏昌言五物·淡树石屏原文,和圣俞咏昌言五物·淡树石屏翻译,和圣俞咏昌言五物·淡树石屏赏析,和圣俞咏昌言五物·淡树石屏阅读答案,出自司马光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00776.html
诗词类别
司马光的诗词
- 《和邵尧夫年老逢春》
- 《柳枝词十三首》
- 《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首》
-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
- 《柳枝词十三首》
- 《送王太祝》
- 《再和伯常见寄》
- 《和李君锡惠及诗勉以早归》
- 《其日雨闻姚黄开戏成诗二章呈子骏尧夫》
-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