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 晏婴不满六尺长,高节万仞陵首阳。
青衫白发不自叹,富贵在天那得忙。
十年闭户乐幽独,百金购书收散亡。
朅来束观弄丹墨,聊借旧史诛奸强。
孔融不肯下曹操,汲黯本自轻张汤。
虽无尺箠与寸刃,口吻排击含风霜。
自言静中阅世俗,有似不饮观酒狂。
衣巾狼藉又屡舞,傍人大笑供千场。
交朋翩翩去略尽,惟吾与子犹旁徨。
世人共弃君独厚,岂敢自爱恐子伤。
朝来告别惊何速,归意已逐征鸿翔。
匡庐先生古君子,挂冠两纪鬓未苍。
定将文度置膝上,喜动邻里烹猪羊。
君归为我道名姓,幅巾他日容登堂。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晏婴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晏婴身材不高,但是有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他穿一件青色的衣服,头发已经变白,但是却没有自怨自叹的情绪。他认为富贵命中注定,无论如何都不会烦恼于此。他曾闭门十年,独自享受幽静的生活,花费一百金购买书籍来收集并学习那些散佚的文化知识。现在,他喜欢画画和写字,也经常借古人的名篇来鞭挞时弊,抨击奸恶之徒。他象孔融和汲黯一样,虽然没有什么权势地位,但是有口才和气魄,敢于直言不讳。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深思熟虑、心静理得的人,看世间万象,有时候像不喝酒的饮者一样孤独,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表现形式却是舞蹈。虽然朋友们纷纷告别离去,但是晏婴始终感到独步天下,他的独特气质让他与众不同。最后,这首诗以匡庐先生的形象来结束,他是一个古老的名士,已经退休享乐,但是仍然喜欢艺术和美食,这也预示着晏婴将来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品味高雅。
- 背诵
-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晏婴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晏婴身材不高,但是有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他穿一件青色的衣服,头发已经变白,但是却没有…展开这首诗描述了晏婴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晏婴身材不高,但是有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他穿一件青色的衣服,头发已经变白,但是却没有自怨自叹的情绪。他认为富贵命中注定,无论如何都不会烦恼于此。他曾闭门十年,独自享受幽静的生活,花费一百金购买书籍来收集并学习那些散佚的文化知识。现在,他喜欢画画和写字,也经常借古人的名篇来鞭挞时弊,抨击奸恶之徒。他象孔融和汲黯一样,虽然没有什么权势地位,但是有口才和气魄,敢于直言不讳。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深思熟虑、心静理得的人,看世间万象,有时候像不喝酒的饮者一样孤独,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表现形式却是舞蹈。虽然朋友们纷纷告别离去,但是晏婴始终感到独步天下,他的独特气质让他与众不同。最后,这首诗以匡庐先生的形象来结束,他是一个古老的名士,已经退休享乐,但是仍然喜欢艺术和美食,这也预示着晏婴将来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品味高雅。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原文,送刘道原归觐南康翻译,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赏析,送刘道原归觐南康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6269.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 其八 鬼蝶》
-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
- 《次韵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诗》
- 《和陶贫士七首,并引 其五》
-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 《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 《喜刘景文至》
- 《皇太后阁六首》
-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 《次韵秦观秀才见赠,秦与孙莘老、李公择甚熟,将入京应举》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