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台

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观台原文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嫋,孤灯雪後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观台拼音解读
sān jiè suǒ zhù
tái liáo níng
chén láo bái
zhào huáng tíng
cán qìng fēng zhōng niǎo
dēng xuě hòu qīng
fáng tóng
tóu fàn qīng l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其中,“三界无所住”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意味着人在世间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和安宁。“一台聊自宁”则表示即使只有一个平静的心灵,也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 “尘劳付白骨”指的是人类经历了许多繁琐的事情,最终只剩下一具白骨;“寂照起黄庭”则指的是内心的清明和智慧。在风雪之夜,孤独的钟声和灯光更加突出了人类的渺小和无奈。“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提醒我们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琐碎无聊的事情上,而应该注重内心的净化和修炼。 总体来说,这首诗的主旨是告诫人们不要被尘世中的纷扰所迷惑,要保持心灵的平静和清明,追求真正的内心自由和宁静。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观台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其中,“三界无所住”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意味着人在世间无法找到…展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其中,“三界无所住”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意味着人在世间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和安宁。“一台聊自宁”则表示即使只有一个平静的心灵,也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 “尘劳付白骨”指的是人类经历了许多繁琐的事情,最终只剩下一具白骨;“寂照起黄庭”则指的是内心的清明和智慧。在风雪之夜,孤独的钟声和灯光更加突出了人类的渺小和无奈。“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提醒我们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琐碎无聊的事情上,而应该注重内心的净化和修炼。 总体来说,这首诗的主旨是告诫人们不要被尘世中的纷扰所迷惑,要保持心灵的平静和清明,追求真正的内心自由和宁静。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观台原文,观台翻译,观台赏析,观台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5215.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