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
- 我怀元佑初,圭璋满清班。
维时南隆老,奉使独未还。
迂叟向我言,青齐岁方艰。
斯人乃德星,遣出虚危间。
召用既晚矣,天命良复悭。
一朝失老骥,寂寞空帝闲。
至今清夜梦,枕衾有余潸。
喜闻二三子,结发师闵颜。
高论逼河汉,清诗鸣佩环。
遥知三日雪,积玉埋崧山。
谁念此幽桂,坐蒙榛与菅。
故人在颍尾,投诗清泠湾。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内容主要是表达了他怀念早逝的好友元佑以及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思念。 首句“我怀元佑初,圭璋满清班。”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中名士元佑的怀念之情,元佑曾经在官场上闯出一番事业。第二句“维时南隆老,奉使独未还。”则描写了元佑因为出使南方而长时间不归的遗憾。 接下来,“迂叟向我言,青齐岁方艰。”表达了作者与老者的对话,老者告诉他现今时局艰难。然后,“斯人乃德星,遣出虚危间。”表达了元佑是一个有才华且品德高尚的人物,也是对元佑能够在官场上做出一番事业的赞美。 接下来,“召用既晚矣,天命良复悭。”表达了作者对元佑晚年才得到召用的遗憾。然后,一旦元佑去世,“一朝失老骥,寂寞空帝闲。”表达了作者因失去好友而感到的寂寞和孤独。 最后,“至今清夜梦,枕衾有余潸。喜闻二三子,结发师闵颜。”表达了作者时常在梦中想起元佑,对于得知友人的儿子们也立志成才的消息感到欣慰,同时也提到了他的好友闵颜以及对其才华的赞美。最后两句“遥知三日雪,积玉埋崧山。谁念此幽桂,坐蒙榛与菅。”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元佑的思念之情如同积雪一般深厚,并且将自己比作被荆棘和芦苇所覆盖的幽静桂树,期待有人来到这里去缅怀追忆元佑。
- 背诵
-
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注释
【二三子】犹言诸君;几个人。《论语·八佾》:“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鐸。”南朝梁江淹《杂体诗》:“眷我二三子,辞义丽金雘。”唐韩愈《山石》诗:“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宋梅尧臣《春日游龙门山寺》诗:“还邀二三子,共到凿龙游。”清叶廷琯《鸥波渔话·黄子久别居》:“余居是山,夏初与二三子相羊瀑流间,得芝草三耦。”…展开【二三子】犹言诸君;几个人。《论语·八佾》:“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鐸。”南朝梁江淹《杂体诗》:“眷我二三子,辞义丽金雘。”唐韩愈《山石》诗:“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宋梅尧臣《春日游龙门山寺》诗:“还邀二三子,共到凿龙游。”清叶廷琯《鸥波渔话·黄子久别居》:“余居是山,夏初与二三子相羊瀑流间,得芝草三耦。”折叠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内容主要是表达了他怀念早逝的好友元佑以及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思念。 首句“我怀元佑初,圭璋…展开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内容主要是表达了他怀念早逝的好友元佑以及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思念。 首句“我怀元佑初,圭璋满清班。”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中名士元佑的怀念之情,元佑曾经在官场上闯出一番事业。第二句“维时南隆老,奉使独未还。”则描写了元佑因为出使南方而长时间不归的遗憾。 接下来,“迂叟向我言,青齐岁方艰。”表达了作者与老者的对话,老者告诉他现今时局艰难。然后,“斯人乃德星,遣出虚危间。”表达了元佑是一个有才华且品德高尚的人物,也是对元佑能够在官场上做出一番事业的赞美。 接下来,“召用既晚矣,天命良复悭。”表达了作者对元佑晚年才得到召用的遗憾。然后,一旦元佑去世,“一朝失老骥,寂寞空帝闲。”表达了作者因失去好友而感到的寂寞和孤独。 最后,“至今清夜梦,枕衾有余潸。喜闻二三子,结发师闵颜。”表达了作者时常在梦中想起元佑,对于得知友人的儿子们也立志成才的消息感到欣慰,同时也提到了他的好友闵颜以及对其才华的赞美。最后两句“遥知三日雪,积玉埋崧山。谁念此幽桂,坐蒙榛与菅。”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元佑的思念之情如同积雪一般深厚,并且将自己比作被荆棘和芦苇所覆盖的幽静桂树,期待有人来到这里去缅怀追忆元佑。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原文,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翻译,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赏析,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5102.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 《和陶劝农六首》
-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於余心者聊为和之》
- 《戏用晁补之韵》
-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 《南堂五首》
-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
- 《赵阅道高斋》
- 《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
-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
-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