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原文
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
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
冬月负薪虽得免,邻人吹笛不堪闻。
死生契阔君休问,洒泪西南向白云。
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拼音解读
bái láng qián jiù shǐ 使 jūn
zhì jīn rén dào zuì néng wén
zhī gǎn wàng qiáo gōng
xià lái xún dǒng xiàng fén
dōng yuè xīn suī miǎn
lín rén chuī kān wén
shēng kuò jūn xiū wèn
lèi 西 nán xiàng bái yú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咏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昔日文化巨匠的敬仰和思念,同时也抒发出自己在晚年面临的生死离别之情。 第一句描绘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过去曾经担任过使节,被誉为最有才华的人。第二句讲到只有小鸡能忘记那个桥公的谈话,而老人还要前去寻找董相墓。第三句则是描述老人虽然负着柴禾,但听到邻人吹笛声,却不堪其扰。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生死和离别的感慨,洒泪西南向白云,意味着即便面临死亡,也不屈服于命运,心中始终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深深的眷恋。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咏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昔日文化巨匠的敬仰和思念,同时也抒发出自己在晚年面临的生死离别之情。 第一句描…展开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咏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昔日文化巨匠的敬仰和思念,同时也抒发出自己在晚年面临的生死离别之情。 第一句描绘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过去曾经担任过使节,被誉为最有才华的人。第二句讲到只有小鸡能忘记那个桥公的谈话,而老人还要前去寻找董相墓。第三句则是描述老人虽然负着柴禾,但听到邻人吹笛声,却不堪其扰。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生死和离别的感慨,洒泪西南向白云,意味着即便面临死亡,也不屈服于命运,心中始终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深深的眷恋。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原文,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翻译,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赏析,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其子希甫,留诗屋壁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5089.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