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一首
作者:苏籀 朝代:宋朝
- 进贤哗玉青云侣,十二阳秋閟城府。
飞鸣众里何少多,根墢道旁诚李苦。
肃然注仰耋浮图,珍重谁家木居士。
袖章陈列有伦叙,终更右移聊改步。
贝多小品老耽伽,高屋帽檐持论古。
丹青简素写真行,茗醖鲞腒频草具。
俸清不足赈贫交,雨潦涉旬鱼跃釜。
时书檄尾文昌台,月曳敝裾槐棘府。
昔贤浩歌金马门,或亦箪瓢松菊主。
空空自笑两端竭,志愿不应惟阿堵。
初平兄弟羝眠所,山下逍遥返民亩。
大道安知利与劳,唐彬何人高此举。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文人进贤,和他的朋友们在十二阳秋时来到閟城府游玩的情景。他们在道旁发现了一棵李树,感叹它的坚韧不拔。接着,他们到了一处浮图(指佛教中的浮屠)前,肃然注视,珍重这位木居士。在一次聚会上,他们展示各自所写的诗歌,并商讨琐事,走到一处更静谧的地方继续谈话。其中一位朋友陈列了一些书信和文稿,另一位则讲述了古代的历史故事。他们享用茶和美酒,奉献给他们的俸禄不足以资助穷人。不久之后,他们收到了一封来自文昌台的檄文,最后他们回到山下,过着宁静的生活。诗人自嘲道:我空有憧憬却无所作为,我的理想不能只停留在愿望而不去实践。
- 背诵
-
秋兴一首注释
【木居士】对木雕神像的戏称。唐韩愈《题木居士》诗之一:“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清赵翼《一枕》诗:“庸福寧求木居士,高踪或比地行仙。”【文昌台】省之别名。武则天光宅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唐陈子昂《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遂用畴咨旧章,允怀甿诵,夺之公礼,上之於文昌臺。”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金马门】名。学士待诏之处。《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唐刘禹锡《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诗:“籍通金马门,身在铜驼陌。”宋高似孙《纬略》卷七:“待詔金马门,汉盛选也。以汉之久,而膺此选者仅若此耳,殊不轻畀也。”亦省称“金门”。汉扬雄《解嘲》:“与羣贤同行,歷金门上玉堂有日矣。”唐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展开【木居士】对木雕神像的戏称。唐韩愈《题木居士》诗之一:“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清赵翼《一枕》诗:“庸福寧求木居士,高踪或比地行仙。”【文昌台】省之别名。武则天光宅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唐陈子昂《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遂用畴咨旧章,允怀甿诵,夺之公礼,上之於文昌臺。”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金马门】名。学士待诏之处。《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唐刘禹锡《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诗:“籍通金马门,身在铜驼陌。”宋高似孙《纬略》卷七:“待詔金马门,汉盛选也。以汉之久,而膺此选者仅若此耳,殊不轻畀也。”亦省称“金门”。汉扬雄《解嘲》:“与羣贤同行,歷金门上玉堂有日矣。”唐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折叠秋兴一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文人进贤,和他的朋友们在十二阳秋时来到閟城府游玩的情景。他们在道旁发现了一棵李树,感叹它的坚韧不拔。接着…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文人进贤,和他的朋友们在十二阳秋时来到閟城府游玩的情景。他们在道旁发现了一棵李树,感叹它的坚韧不拔。接着,他们到了一处浮图(指佛教中的浮屠)前,肃然注视,珍重这位木居士。在一次聚会上,他们展示各自所写的诗歌,并商讨琐事,走到一处更静谧的地方继续谈话。其中一位朋友陈列了一些书信和文稿,另一位则讲述了古代的历史故事。他们享用茶和美酒,奉献给他们的俸禄不足以资助穷人。不久之后,他们收到了一封来自文昌台的檄文,最后他们回到山下,过着宁静的生活。诗人自嘲道:我空有憧憬却无所作为,我的理想不能只停留在愿望而不去实践。折叠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秋兴一首原文,秋兴一首翻译,秋兴一首赏析,秋兴一首阅读答案,出自苏籀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3380.html
诗词类别
苏籀的诗词
- 《祝舜俞少卿示曩岁葺蒙园陪游风什一编不度枵疏上尘二首》
- 《次韵答晁以道见赠二首》
- 《次韵答晁以道见赠二首》
- 《题僧寮白瑞芗一首》
- 《眉州禅僧一首》
- 《次韵范才元中秋夜》
- 《访鹿田二首》
- 《夏日叹二首》
- 《送中书潘舍人省上二首》
- 《择邻一首》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