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东野诗
- 吾於古人少所同,惟识韩家十八翁。
其辞浩大无崖岸,有似碧海吞浸秋晴空。
此老颇自负,把人常常看。
于时未尝有夸诧,只说东野口不乾。
我生最迟暮,不识东野身。
能得韩老低头拜,料得亦是无量文章人。
前日杜子长,借我孟子诗。
三日三夜读不倦,坐得脊折臀生胑。
旁人笑我苦若是,何为竟此故字纸。
童子请我愿去烧,此诗苦涩读不喜。
吾闻旁人笑,叹之殊不已。
又畏童子言,藏之不敢示。
奈何天下俱若然,吾与东野安得不泯焉。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与古人少有共同之处,唯独熟悉韩家十八位大儒的思想和著作。作者赞赏韩家诸老的文章和辞章浩大无穷,如同汪洋大海一般广阔深邃。其中韩家十八老以东野为最为出色,但作者却未曾见过他本人。作者借杜子长的孟子诗三日三夜读不厌,虽然别人嘲笑他愚钝并且诗篇苦涩难懂,但作者依然深深地喜爱这些文字,怕被人看到自己的愚笨,所以把它藏起来不敢给别人展示。最后,作者认为天下之人都如此,何必为此而感到失落,只要继续努力学习,与大家一样默默耕耘,就能成为与东野同样的无量文章之人。
- 背诵
-
还东野诗注释
【奈何天】1.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宋晏几道《鹧鸪天》词之六:“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三月里清明节,玉美人儿薰薰醉,对景徘徊。好一个奈何天。”2.谓对付天公。清李渔《奈何天·崖略》:“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展开【奈何天】1.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宋晏几道《鹧鸪天》词之六:“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三月里清明节,玉美人儿薰薰醉,对景徘徊。好一个奈何天。”2.谓对付天公。清李渔《奈何天·崖略》:“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折叠还东野诗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与古人少有共同之处,唯独熟悉韩家十八位大儒的思想和著作。作者赞赏韩家诸老的文章和辞章浩大无穷,如同汪洋…展开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与古人少有共同之处,唯独熟悉韩家十八位大儒的思想和著作。作者赞赏韩家诸老的文章和辞章浩大无穷,如同汪洋大海一般广阔深邃。其中韩家十八老以东野为最为出色,但作者却未曾见过他本人。作者借杜子长的孟子诗三日三夜读不厌,虽然别人嘲笑他愚钝并且诗篇苦涩难懂,但作者依然深深地喜爱这些文字,怕被人看到自己的愚笨,所以把它藏起来不敢给别人展示。最后,作者认为天下之人都如此,何必为此而感到失落,只要继续努力学习,与大家一样默默耕耘,就能成为与东野同样的无量文章之人。折叠 -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是一位颇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他仅有短暂的十年创作时间,却写出了70多篇散文和480多首诗。他的诗歌代表了他文学创…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还东野诗原文,还东野诗翻译,还东野诗赏析,还东野诗阅读答案,出自王令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84431.html
诗词类别
王令的诗词
-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一鎛问耒》
- 《和人春雪》
- 《登甘露寺阁》
- 《忆江阴呈介甫》
-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八龙答水车》
- 《寄吕惠卿吉甫兼简林伯通》
- 《噫田操四章章六句寄呈王介甫》
- 《游江阴寿宁寺》
- 《送和秘校》
- 《月蚀》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