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江王守赴召
- 世言富贵昜得家世难有贤,父兄子弟未渠贤。
君不见祖孙父子兄与弟,根兰树玉枝亦桂。
魏晋以来谁子家,只数江淮一王氏。
世言淮水若绝渠不昌,不知淮水有绝渠更长。
请看南朝到吾宋,中间人物无阙空。
有曾有且继茂弘,即今紫枢继子明。
昔缯一人今三人,後者玉振前金声。
阿枢更有金玉阿,兄子两有刚方兼岂弟。
清江五马求自东,三年一日一春风。
又闻一节唤归去,父老拦街遮不住。
唤他父老且细听,朝家也要好公卿。
父老莫与朝家争,打鼓发般催速行。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富贵难得贤人,即使是有名门背景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有杰出的后代。作者通过列举祖孙、父子、兄弟之间谁能成为真正的贤人来表达这个观点。 其次,诗人提到了江淮一王氏家族,在魏晋以来是少数能够维持家族显赫的例子。 然后作者又提到淮水,表明世人认为淮水上游没有继承人而不昌盛,但实际上中下游却有许多能够继承家业的人,并且南朝到宋朝期间历经几代都有出色的人才。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人们应该重视公正和忠诚,而不是与权贵争斗。他还提到了清江五马,描述了春天的美好和归家的情景,呼吁老年人不要拦着青年回家,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易逝的感慨。
- 背诵
-
送清江王守赴召注释
【中间人】1.居间介绍、调停或作证的人。清李渔《奈何天·闹封》:“你两个都不要抢,交与我,中间人,自然有个调停之法。”王西彦《古城的忧郁·蹂躏》:“他自己在那里做了老顾客,同时就替他们做中间人,给一些作小本营生的放利息高得不近情理的债。”2.中间派。毛泽东《运用舆论反击国民党进攻》五:“尽量争取中间人,在中间刊物发表抗议。”…展开【中间人】1.居间介绍、调停或作证的人。清李渔《奈何天·闹封》:“你两个都不要抢,交与我,中间人,自然有个调停之法。”王西彦《古城的忧郁·蹂躏》:“他自己在那里做了老顾客,同时就替他们做中间人,给一些作小本营生的放利息高得不近情理的债。”2.中间派。毛泽东《运用舆论反击国民党进攻》五:“尽量争取中间人,在中间刊物发表抗议。”折叠送清江王守赴召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富贵难得贤人,即使是有名门背景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有杰出的后代。作者通过列举祖孙、父子、兄弟之间谁能成为真正的…展开这首诗描述了富贵难得贤人,即使是有名门背景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有杰出的后代。作者通过列举祖孙、父子、兄弟之间谁能成为真正的贤人来表达这个观点。 其次,诗人提到了江淮一王氏家族,在魏晋以来是少数能够维持家族显赫的例子。 然后作者又提到淮水,表明世人认为淮水上游没有继承人而不昌盛,但实际上中下游却有许多能够继承家业的人,并且南朝到宋朝期间历经几代都有出色的人才。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人们应该重视公正和忠诚,而不是与权贵争斗。他还提到了清江五马,描述了春天的美好和归家的情景,呼吁老年人不要拦着青年回家,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易逝的感慨。折叠 -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禅,召除秘书监。…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送清江王守赴召原文,送清江王守赴召翻译,送清江王守赴召赏析,送清江王守赴召阅读答案,出自杨万里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68627.html
诗词类别
杨万里的诗词
- 《送刘觉之皈蜀》
- 《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
- 《和闽漕傅安道郎中送毛平仲诗韵,寄谢惠书及诗》
- 《宿杨塘店》
-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 《筠庵晚睡三首》
- 《晨炊黄冈望海》
- 《醉卧海棠图歌赠陆务观》
- 《秋热追凉池上》
- 《壬子正月四日後圃行散四首》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