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源庄
- 床上不废看青山,门前便踏南涧路。
绕墙顿失车马喧,岸帻日得沧洲趣。
尝嗟秋蓬转,未有茅屋据。
对此耳目新,始觉精爽聚。
沧溟未可泛舟入,雁荡谁能胝足去。
医闾在夷蛮,罗浮苦烟雾。
子真自爱谷口家,孔丘老亦洙泗住。
吾能放意游八极,此兴久与前贤附。
悄然怪我思虑深,已欲摧倒闻猿树。
眼前了竹林扫月散絺葛,雪艇搜溪出鲂鱮。
帽尘便可临水濯,里斗何妨闭门拒。
介推母厌俗,久思颠崖住不顾。
梁鸿妻亦高,能快穿衣与藜茹。
成家傥已嫁诸妹,有立不忧吾弟孺。
攘攘天地间,万类歹好恶。
欢合无一非,睽穷有百牾。
吾独安能逐毛发,饮泉食力从所慕。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山林间的生活情景和他对自然的热爱。他说自己躺在床上也能欣赏到美丽的青山,走出家门就能踏上南涧路。虽然周围有许多车马喧嚣,但绕过一道墙便是一个能让人心旷神怡的沧洲趣地。 作者惋惜秋天到来,野草逐渐枯黄。虽然没有茅屋作为居所,但这些自然景致却带给他全新的感觉和精神上的净化。然而,他仍然无法驾舟游遍无边的沧海,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够跨越雁荡山去探险。 他谈到了医门闾里的人,以及著名的罗浮山,均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他认为孔子老先生和他一样都是住在洙泗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 最后他谈到自己的家庭和亲戚朋友,但他却懒得去追求物质财富。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好与坏,有欢乐与痛苦。作者认为自己算不上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只想随心所欲地在大自然中生活,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以适应这个多彩、神奇而复杂的世界。
- 背诵
-
南源庄注释
【梁鸿妻】逸民传·梁鸿》载,鸿字伯鸾,有高节,久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鸞者。’鸿闻而聘之。”及嫁,始盛装,鸿不答。“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后因以“梁鸿妻”泛指贤妻。清孙枝蔚《送王金铉归里》诗:“投分苦不早,贱子兮衰老。久滞梁鸿妻,远愧庞公嫂。”参见“梁鸿案”。典…展开【梁鸿妻】逸民传·梁鸿》载,鸿字伯鸾,有高节,久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鸞者。’鸿闻而聘之。”及嫁,始盛装,鸿不答。“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后因以“梁鸿妻”泛指贤妻。清孙枝蔚《送王金铉归里》诗:“投分苦不早,贱子兮衰老。久滞梁鸿妻,远愧庞公嫂。”参见“梁鸿案”。典折叠南源庄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山林间的生活情景和他对自然的热爱。他说自己躺在床上也能欣赏到美丽的青山,走出家门就能踏上南涧路。虽然周…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山林间的生活情景和他对自然的热爱。他说自己躺在床上也能欣赏到美丽的青山,走出家门就能踏上南涧路。虽然周围有许多车马喧嚣,但绕过一道墙便是一个能让人心旷神怡的沧洲趣地。 作者惋惜秋天到来,野草逐渐枯黄。虽然没有茅屋作为居所,但这些自然景致却带给他全新的感觉和精神上的净化。然而,他仍然无法驾舟游遍无边的沧海,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够跨越雁荡山去探险。 他谈到了医门闾里的人,以及著名的罗浮山,均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他认为孔子老先生和他一样都是住在洙泗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 最后他谈到自己的家庭和亲戚朋友,但他却懒得去追求物质财富。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好与坏,有欢乐与痛苦。作者认为自己算不上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只想随心所欲地在大自然中生活,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以适应这个多彩、神奇而复杂的世界。折叠 -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南源庄原文,南源庄翻译,南源庄赏析,南源庄阅读答案,出自曾巩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59151.html
诗词类别
曾巩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