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考甫
- 胡公精悍姿,勇气如秋鹰。
兵书百万言,挥麈谈如倾。
羞戴文吏冠,慨然喜功名。
愿得丈二殳,为国作长城。
朝廷士力盛,战马如云腾。
貔貅饱肉食,武库森神兵。
此岂不足用,麾之若雷霆。
如何彼黠虏,坐敢邀金缯。
由来在得将,选择当至精。
譬如养骐骥,有御乃能行。
安得伟丈夫,长驱两隅清。
淮南听公语,乃是卫霍朋。
终军白面儿,尚欲请长缨。
纵横老将手,出袖盍一呈。
策马勿自滞,我将观厥成。
一奋庸将骄,泛灌出精英。
立功报天子,执节旗旌。
男儿当封侯,宁为老书生。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精悍勇猛的将领,他有着不输秋鹰的勇气和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十分渴望功名,毫不羞愧地戴上文吏冠,希望为国家效力,甚至想要亲手为国家建造长城。 在他所效力的朝廷中,士兵们精锐强大,马匹数不胜数,武器库里储备着无数神兵利器。这些资源对于这位将领来说并不足以充分利用,因为他自己的才能就如同闪电一般迅猛,能够轻松制敌。 尽管如此,还是有那些黠虏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是只要选择正确的将领来指挥,胜利就指日可待。这就像是驯养一匹高质量的骐骥马,如果没有稳定的手来驭驾它,就注定无法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在这位将领的掌控下,所有的部队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指挥,成为了一支出色的精英军队。他带领队伍奋勇向前,立下了难以计数的军功,因此受到皇帝的赞扬和封赏。这首诗歌激励男子汉要像这位将领一样,不甘于平庸的生活,追求卓越和功名。
- 背诵
-
送胡考甫注释
【白面儿】犹白面书生。《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主上深居宫禁,未晓兵机,与白面儿共谋,终败人事。”【伟丈夫】有抱负有作为的男子汉。宋陆游《南唐书·孙忌传论》:“南唐之衰,刘仁赡死於封疆,孙忌死於奉使,皆天下伟丈夫事,虽敌讎不敢议也。”清黄遵宪《续怀人诗》之三:“宪宪英英伟丈夫,不将韜略学孙吴。”2.身材魁梧的男子。《宋史·范祖禹传》:“其生也,母梦一伟丈夫被金甲入寝室。”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岳忠武明代再转世》:“入夜,役卒守之,见一伟丈夫跃出,骑白马,冉冉乘云而上。”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总是隐在人家的背后,想抱着那位伟丈夫的大腿。”汉…展开【白面儿】犹白面书生。《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主上深居宫禁,未晓兵机,与白面儿共谋,终败人事。”【伟丈夫】有抱负有作为的男子汉。宋陆游《南唐书·孙忌传论》:“南唐之衰,刘仁赡死於封疆,孙忌死於奉使,皆天下伟丈夫事,虽敌讎不敢议也。”清黄遵宪《续怀人诗》之三:“宪宪英英伟丈夫,不将韜略学孙吴。”2.身材魁梧的男子。《宋史·范祖禹传》:“其生也,母梦一伟丈夫被金甲入寝室。”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岳忠武明代再转世》:“入夜,役卒守之,见一伟丈夫跃出,骑白马,冉冉乘云而上。”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总是隐在人家的背后,想抱着那位伟丈夫的大腿。”汉折叠送胡考甫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精悍勇猛的将领,他有着不输秋鹰的勇气和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十分渴望功名,毫不羞愧地戴上文吏冠,希望为国家效…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精悍勇猛的将领,他有着不输秋鹰的勇气和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十分渴望功名,毫不羞愧地戴上文吏冠,希望为国家效力,甚至想要亲手为国家建造长城。 在他所效力的朝廷中,士兵们精锐强大,马匹数不胜数,武器库里储备着无数神兵利器。这些资源对于这位将领来说并不足以充分利用,因为他自己的才能就如同闪电一般迅猛,能够轻松制敌。 尽管如此,还是有那些黠虏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是只要选择正确的将领来指挥,胜利就指日可待。这就像是驯养一匹高质量的骐骥马,如果没有稳定的手来驭驾它,就注定无法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在这位将领的掌控下,所有的部队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指挥,成为了一支出色的精英军队。他带领队伍奋勇向前,立下了难以计数的军功,因此受到皇帝的赞扬和封赏。这首诗歌激励男子汉要像这位将领一样,不甘于平庸的生活,追求卓越和功名。折叠 -
张耒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耒「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秋怀十首》之一)。熙宁六年(1073)进士,授临淮主簿。元祐元年(1086),召试学士院,授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寻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贬监竟陵郡酒税。徽宗立,起为黄州通判,历知兖州、颍州、汝州。…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送胡考甫原文,送胡考甫翻译,送胡考甫赏析,送胡考甫阅读答案,出自张耒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55126.html
诗词类别
张耒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