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龛

作者:张镃      朝代:宋朝
蒲龛原文
纷华尝遍气豪粗,未到衰年一点无。
行幛不施机上锦,坐龛只葺水中蒲。
斜斜策杖随椶屨,寂寂闻香对瓦炉。
若昧那伽常在定,结跏徒费钝工夫。
蒲龛拼音解读
fēn huá cháng biàn háo
wèi dào shuāi nián diǎn
háng zhàng shī shàng jǐn
zuò kān zhī shuǐ zhōng
xié xié zhàng suí zōng
wén xiāng duì
ruò mèi cháng zài dìng
jié jiā fèi dùn gō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高僧慧能所写,表达的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物质世界的超然和对佛性的追求。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句:“纷华尝遍气豪粗,未到衰年一点无。”意为“既然尝遍了世间的繁华富贵,也没有到老衰之年,那么就应该有所追求。” 第二句:“行幛不施机上锦,坐龛只葺水中蒲。”行幛指的是行路时挂在身上的帷幔,机上锦和水中蒲都是形容花色绚丽的布料,这里的意思是虽然身处在尘世中,但是自己并不追求世俗的奢华生活。 第三句:“斜斜策杖随椶屨,寂寂闻香对瓦炉。”斜斜策杖指的是手拿着拐杖斜着走路,椶屨是草鞋,瓦炉则是指深山中的茶座或禅房,在这些简陋的环境中修行。 第四句:“若昧那伽常在定,结跏徒费钝工夫。”这句话比较难懂,其中“若昧那伽”是指“一切都不假设”的禅学思想,“常在定”则是指达到了禅定的境界。“结跏”则是禅坐时的姿势,“徒费钝工夫”表示即使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修行,也可能无法达到完全的境界。 简而言之,这首诗表达了慧能高僧对物质世界的超然和对禅宗修行的追求,强调了在简陋的环境中修行达到禅定的重要性。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蒲龛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高僧慧能所写,表达的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物质世界的超然和对佛性的追求。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句:“纷华尝遍…展开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高僧慧能所写,表达的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物质世界的超然和对佛性的追求。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句:“纷华尝遍气豪粗,未到衰年一点无。”意为“既然尝遍了世间的繁华富贵,也没有到老衰之年,那么就应该有所追求。” 第二句:“行幛不施机上锦,坐龛只葺水中蒲。”行幛指的是行路时挂在身上的帷幔,机上锦和水中蒲都是形容花色绚丽的布料,这里的意思是虽然身处在尘世中,但是自己并不追求世俗的奢华生活。 第三句:“斜斜策杖随椶屨,寂寂闻香对瓦炉。”斜斜策杖指的是手拿着拐杖斜着走路,椶屨是草鞋,瓦炉则是指深山中的茶座或禅房,在这些简陋的环境中修行。 第四句:“若昧那伽常在定,结跏徒费钝工夫。”这句话比较难懂,其中“若昧那伽”是指“一切都不假设”的禅学思想,“常在定”则是指达到了禅定的境界。“结跏”则是禅坐时的姿势,“徒费钝工夫”表示即使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修行,也可能无法达到完全的境界。 简而言之,这首诗表达了慧能高僧对物质世界的超然和对禅宗修行的追求,强调了在简陋的环境中修行达到禅定的重要性。折叠

作者介绍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生显赫,张镃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张镃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详情

蒲龛原文,蒲龛翻译,蒲龛赏析,蒲龛阅读答案,出自张镃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50480.html

诗词类别

张镃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