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全氏三桂堂
- 唐人重科甲,拟以折桂荣。
一登群仙籍,不羡千佛经。
终全岁寒姿,乃比秋香清。
咄彼牛李辈,伊优至公卿。
迨今齿其人,名字犹臊腥。
卓哉刘户曹,直气霜棱棱。
一朝脱淡墨,千古扬芬馨。
鸡峰有名家,奕叶彯儒缨。
庭中三嘉树,屹立长宁宁。
西风正摇落,翠葆黄金英。
劲节松可友,孤芳梅谓兄。
丁宁命诸郎,我岂贪浮名。
爱此臭味同,故以书吾楹。
尔曹方茂学,志取宫袍青。
要须勉植立,毋但希腾凌。
己大外物小,道充人爵轻。
当如燕山窦,义方垂世评。
勿效东堂诜,射策矜虚声。
懿哉君斯言,可折末俗醒。
刻诗堂之楣,室观全氏兴。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科举及其影响的颂歌。作者赞美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功臣的人们,他们在仙界得到了高位并享有声誉,在人间也被尊崇。作者认为这些人比成佛更加令人羡慕。诗中也提到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科举之士,例如刘、户、曹等人,他们以正气直抒胸臆和清廉自持的形象著称,终身受人景仰。此外,作者还描绘了燕山窦的形象,他是一个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人,并提醒读者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并避免迎合权贵以谋求虚名。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肯定和对那些通过考试而成为功臣的人的赞扬。
- 背诵
-
题全氏三桂堂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科举及其影响的颂歌。作者赞美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功臣的人们,他们在仙界得到了高位并享有声誉,在人间也被…展开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科举及其影响的颂歌。作者赞美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功臣的人们,他们在仙界得到了高位并享有声誉,在人间也被尊崇。作者认为这些人比成佛更加令人羡慕。诗中也提到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科举之士,例如刘、户、曹等人,他们以正气直抒胸臆和清廉自持的形象著称,终身受人景仰。此外,作者还描绘了燕山窦的形象,他是一个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人,并提醒读者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并避免迎合权贵以谋求虚名。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肯定和对那些通过考试而成为功臣的人的赞扬。折叠 -
真德秀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福建浦城(今浦城县晋阳镇人)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生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卒于未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真德秀是南宋后期与魏了翁齐名的一位著名理学家,也是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他同魏了翁二人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题全氏三桂堂原文,题全氏三桂堂翻译,题全氏三桂堂赏析,题全氏三桂堂阅读答案,出自真德秀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46669.html
诗词类别
真德秀的诗词
- 《司理弟之官岳阳相别于定王台凄然有感为赋五诗以饯其行》
- 《皇后阁春帖子祠五首》
- 《金国报登位使人到阙集英殿宴致语口号》
- 《送永嘉陈有辉》
- 《泉州贡院举梁八咏》
- 《寿外舅杨开国》
- 《挹仙亭》
- 《赠徐碧鉴 其一》
- 《端午贴子词·皇帝阁六首》
- 《赠叶子仁》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