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方寺丞病足
- 西北名山未遍经,讵宜倚杖立竛竮。
脉通气数医难晓,病在皮肤药易灵。
昔走战场常纵靶,今居内屋更施屏。
平生受用嵇康论,欲献公为座右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含义是描述了作者的身世和境遇,以及他对于治病救人和学习的追求。 诗中提到作者未曾登上西北名山,意味着他的生活经历并没有很多,还有很多需要去探索和学习的地方。而倚杖立竛竮则表示他希望能够在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作者又提到医学难以完全解决疾病,但对于表皮病症则可以使用药物治疗。这也暗示着作者关注疾病和医学,并努力寻求治疗方法。 诗中还提到作者曾经参加过战斗,善于射箭。而现在他已经安居在家,用屏风来分开内外空间,更加舒适和自在。这个转变说明作者已经不再年轻,开始追求稳定的生活。 最后,作者提到自己一生都受到嵇康论的启发,希望可以将其作为座右铭,不断追求进步和改进自己。这也表明了作者对于学问、知识的追求和敬重。
- 背诵
-
柬方寺丞病足注释
【座右铭】置于座右用以自警之铭文。《文选·崔瑗<座右铭>》唐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一·支遁》:“僧众百餘,常随稟学,时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勗之。”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序》:“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2.泛指可作为格言以自励的文辞。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典…展开【座右铭】置于座右用以自警之铭文。《文选·崔瑗<座右铭>》唐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一·支遁》:“僧众百餘,常随稟学,时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勗之。”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序》:“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2.泛指可作为格言以自励的文辞。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典折叠柬方寺丞病足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含义是描述了作者的身世和境遇,以及他对于治病救人和学习的追求。 诗中提到作者未曾登上西北名山,意味着他的生活经…展开这首诗的含义是描述了作者的身世和境遇,以及他对于治病救人和学习的追求。 诗中提到作者未曾登上西北名山,意味着他的生活经历并没有很多,还有很多需要去探索和学习的地方。而倚杖立竛竮则表示他希望能够在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作者又提到医学难以完全解决疾病,但对于表皮病症则可以使用药物治疗。这也暗示着作者关注疾病和医学,并努力寻求治疗方法。 诗中还提到作者曾经参加过战斗,善于射箭。而现在他已经安居在家,用屏风来分开内外空间,更加舒适和自在。这个转变说明作者已经不再年轻,开始追求稳定的生活。 最后,作者提到自己一生都受到嵇康论的启发,希望可以将其作为座右铭,不断追求进步和改进自己。这也表明了作者对于学问、知识的追求和敬重。折叠 -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嘉定二年(1209)以郊恩补将仕郎,次年调靖安主簿。先后为江淮制置使李珏、广西经略安抚使胡槻辟置幕府。宝庆元年(1225)知建阳县。以言官笺克庄《落梅诗》,激怒史弥远,卷入江湖诗案,经郑清之力辩得释。端平初,真德秀帅闽,辟为帅司参议官。次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嘉熙间,历知袁州、广东提…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柬方寺丞病足原文,柬方寺丞病足翻译,柬方寺丞病足赏析,柬方寺丞病足阅读答案,出自刘克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38507.html
诗词类别
刘克庄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