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华阴
-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行经华阴译文
-
行经华阴赏析
崔颢,唐代诗人,因《黄鹤楼》一诗而闻名,李白因该诗精妙,故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若论托物言志、以景写情之精妙,本诗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诗人行经华阴,目睹华山的雄奇峻险,不禁浮想联翩,但却未因观山而壮情,反生出了淡泊名利的感慨。 首联写华山的远观之态,符合逻辑思维的顺序。“岧峣”写山势高峻的样子,“太华”即指华山,“天外三峰”指华山最著名的“莲花、玉女、明星”三峰,“咸京”指咸阳,这里指唐都城长安。此二句中的“俯”“削”用得最妙,偌大的长安城,却在华山的俯视之下,华山便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于眼前。三峰挺拔峻峭,如刀削爷劈,如此气势,却又非人力劈削可成的,所以诗中便道“削不成”。二句均运用了拟人手法,以人的动作写物,便更容易让读者融入到诗人所描画的意境中去。读来就更加形象、生动。 颈联写近观华山之景。“欲”“初”为关键字眼,“欲”是“要做而未做”之意,如此,便写出了武帝祠前白云缭绕、浓而不密、欲散未散的景象。第四句写雨后初睛,才更显仙人掌峰的万物亮丽,空气清新。此二句极力刻画的是华山的清幽秀丽,让人感觉华山如一位仙风道骨的雅士。 颔联在前两联写远观近视之态的基础上写诗人的想象。黄河、华山北依秦关(函谷关)的险峻,“枕”字亦是拟人手法,一如“俯”字的运用。驿路迢迢一直向西延伸,与汉代祭坛的平川相连。二句所写景物绝非视力可及,应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写出了河山的壮阔,驿路的辽远。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前三联写景写得气势磅礴,英奇阔大,尾联却未抒写豪情壮志,反是宕开一笔,来写自己淡泊名利、寻仙问道的想法。“客”为过客之意。天下人熙来攘往,多为名利奔波。人若为名利所累,便是人世匆匆过客,如能跳出世俗,就可以无羁无绊,浩气长存。 本诗用字讲究,句句精炼。写景文字灵动,立意别出心裁,堪称不可多得的好诗。 前三联写景写得气势磅礴,英奇阔大,尾联却未抒写豪情壮志,反是宕开一笔,来写自己淡泊名利、寻仙问道的想法。“客”为过客之意。天下人熙来攘往,多为名利奔波。人若为名利所累,便是人世匆匆过客,如能跳出世俗,就可以无羁无绊,浩气长存。 本诗用字讲究,句句精炼。写景文字灵动,立意别出心裁,堪称不可多得的好诗。…展开崔颢,唐代诗人,因《黄鹤楼》一诗而闻名,李白因该诗精妙,故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若论托物言志、以景写情之精妙,本诗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诗人行经华阴,目睹华山的雄奇峻险,不禁浮想联翩,但却未因观山而壮情,反生出了淡泊名利的感慨。 首联写华山的远观之态,符合逻辑思维的顺序。“岧峣”写山势高峻的样子,“太华”即指华山,“天外三峰”指华山最著名的“莲花、玉女、明星”三峰,“咸京”指咸阳,这里指唐都城长安。此二句中的“俯”“削”用得最妙,偌大的长安城,却在华山的俯视之下,华山便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于眼前。三峰挺拔峻峭,如刀削爷劈,如此气势,却又非人力劈削可成的,所以诗中便道“削不成”。二句均运用了拟人手法,以人的动作写物,便更容易让读者融入到诗人所描画的意境中去。读来就更加形象、生动。 颈联写近观华山之景。“欲”“初”为关键字眼,“欲”是“要做而未做”之意,如此,便写出了武帝祠前白云缭绕、浓而不密、欲散未散的景象。第四句写雨后初睛,才更显仙人掌峰的万物亮丽,空气清新。此二句极力刻画的是华山的清幽秀丽,让人感觉华山如一位仙风道骨的雅士。 颔联在前两联写远观近视之态的基础上写诗人的想象。黄河、华山北依秦关(函谷关)的险峻,“枕”字亦是拟人手法,一如“俯”字的运用。驿路迢迢一直向西延伸,与汉代祭坛的平川相连。二句所写景物绝非视力可及,应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写出了河山的壮阔,驿路的辽远。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前三联写景写得气势磅礴,英奇阔大,尾联却未抒写豪情壮志,反是宕开一笔,来写自己淡泊名利、寻仙问道的想法。“客”为过客之意。天下人熙来攘往,多为名利奔波。人若为名利所累,便是人世匆匆过客,如能跳出世俗,就可以无羁无绊,浩气长存。 本诗用字讲究,句句精炼。写景文字灵动,立意别出心裁,堪称不可多得的好诗。 前三联写景写得气势磅礴,英奇阔大,尾联却未抒写豪情壮志,反是宕开一笔,来写自己淡泊名利、寻仙问道的想法。“客”为过客之意。天下人熙来攘往,多为名利奔波。人若为名利所累,便是人世匆匆过客,如能跳出世俗,就可以无羁无绊,浩气长存。 本诗用字讲究,句句精炼。写景文字灵动,立意别出心裁,堪称不可多得的好诗。折叠行经华阴注释
⑴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⑵岧峣:山势高峻的样子。太华:华山。咸京:即咸阳。⑶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⑷武帝祠:即巨灵祠。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⑸仙人掌: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其手迹尚存华山东峰。⑹秦关:指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⑺驿路:指交通要道。汉: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天的固定处所。⑻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⑼学长生:求仙学道以求长生不老。…展开⑴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⑵岧峣:山势高峻的样子。太华:华山。咸京:即咸阳。⑶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⑷武帝祠:即巨灵祠。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⑸仙人掌: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其手迹尚存华山东峰。⑹秦关:指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⑺驿路:指交通要道。汉: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天的固定处所。⑻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⑼学长生:求仙学道以求长生不老。折叠 -
崔颢
崔颢(704?─754),唐朝著名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登进士第。开元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天宝初(742─744),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行经华阴原文,行经华阴翻译,行经华阴赏析,行经华阴阅读答案,出自崔颢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28509.html
诗词类别
崔颢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