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
-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隋宫译文
-
隋宫赏析
此诗以隋亡为历史教训,对隋炀帝劳民伤财,以供个人玩乐而招致灭亡,大加讽刺。 《隋宫》二首,是作者游江淮时,目睹南朝和隋宫故址,有感而作。这一首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著称的暴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李商隐以「紫泉宫」来代喻长安,以少见的「芜城」别名取代了人人耳熟能详的「扬州」、「广陵」、「江都」来立说,在视觉上给我们一种很鲜明的二元对立联想。紫色斑烂醒目的色彩,唐代的官阶制度中,一品到三品服紫,所以紫色也是华贵的一种政治色彩。以「紫泉宫」代喻长安,京畿便不可一世地具体化了。而后「锁烟霞」三字,却又为京畿缀上了一层迷蒙的烟雾,我们的视野模糊了,紫泉宫似乎若隐若现。「芜城」单就字面上看,予我一种荒凉如废墟的视感。一国之心脏要地被重重烟霞围锁,而隋炀帝却欲以「芜城」作为「帝家」,讽其不智之讪意跃然现目,不待只字片语,我们具体可感。所以俞陆云《诗境浅说丙编》说∶「次句言芜城之地,何足控制宇内,而欲取作帝家,言外若讥其无识也。」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是皇帝专用的玉印,所以被视为政权的象征。「归日角」则意味神器之权柄流转至唐高祖李渊手中,《旧唐书唐俭传》载∶「太宗白高祖,及召人,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指麾可取。……则汤、武之业不远』。」「日角」,古代相术以为其乃帝王之相。故唐高祖获得玉玺,似乎是不可抗拒的既定之命,天命所归,让他终结了「锦帆到天涯」的荒淫灾祸。《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舟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锦帆」实喻隋炀帝荒淫无止的游乐,所到之处,横征民财,而天犹可怜,「玉玺归日角」遏止了「锦帆到天涯」的可能性。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书炀帝纪》所载∶「大业十二年五月,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偏岩谷。」如今有但有蓠蓠腐草,而不见萤火,义山单以一片荒烟蔓草的景象,深刻沈绝地讽刺隋炀帝之恶极,使美奂江山沦为一片废墟。巧妙的今昔对比,亦写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来。《隋书食货志》云∶「炀帝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当年全倾民力的一千三百里隋堤杨柳,而今却只是在杨柳荫中,黄昏时节听到粗嘎聒噪的声声鸦啼。一切盛况灰飞湮灭,至今荒凉败破,谁还望得见当年美丽的萤辉,只闻寒鸦在杨柳树上咥笑,日日迎送夕辉。此二句,直与韦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龙十里堤。」有同工异曲之境妙,是我于全诗中最欣赏的两句。金圣叹亦赞此联说∶「于今,妙!只二字,便是冷水兜头蓦浇。终古,妙!只二字,便是傀儡通身线断,直更不须腐草垂杨之十字也。」同是激赏其中「物是人非」的分明意象。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毫不留情地针砭已作古的炀帝。以「若逢」、「岂宜」等假设问句,奇想炀帝的亡魂飘到地下,与同是覆灭王朝的末帝陈后主,相聚一堂,而炀帝不改荒逸,至死不悟,竟与陈后主当面切磋请益生前所好之乐〈玉树后庭花〉。《旧唐书音乐志》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又载杜淹语∶「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然而这样新鲜的想像,并非李商隐向壁虚构的,《随遗录》∶「炀帝在江都,昏湎滋深,尝游吴公宅鸡台,怳乎与陈后主相遇,尚唤帝为殿下。后主舞女数十,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曰∶『及丽华也。』乃以绿文测海蠡的洪梁新酿酝劝帝,帝引之甚欢,因请丽华舞 〈玉树〉后庭花。丽华徐起,终一曲。后主问帝曰∶『龙舟之游乐乎?始谓殿下致治在尧、顺之上,今日复此逸游,曩时何见最之深耶?』帝忽寤,叱之,怳然不见。」李商隐据此加以点染,将随炀帝生前荒唐的梦境,拟为死后的可能情节,又复以「岂宜重问」横加诘难,此时炀帝的表情一定是脸红脖子粗地无言以对。可见李商隐对炀帝的批判及嘲讽,无以复加的厌恶及轻蔑。 沈德潜《唐诗别裁》云∶「言天命若不归唐,游幸岂止江都而已,用笔灵活,后人只铺叙故实,所以板滞也。未言亡国之祸,甚于后主,他时魂魄相遇,岂宜重以后庭花为问乎?」可见李商隐不落窠臼、匠心独运之优异笔法,虽是议题严肃的咏史诗,其笔致仍锦丽高华。诗中紫泉、宫殿、烟霞、芜城、帝家、玉玺、锦帆、腐草、萤火、垂杨、暮鸦等用词,堂皇富丽与慷慨荒凉参差错落,铺陈出丰富顿挫的意象,句句遣用典故而自如化境,可谓神随之佳构,洵无过誉。 高步瀛、纪昀二位学者皆批评尾联有失温柔敦厚之风。我觉得此二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富含铿锵昂扬之美,在无限警醒中不失感慨、浩叹与悲愤之情。正因为义山眼前的历史殷鉴深刻而刺亮,基于同情心理而笔咏出时代厄祸之悲凉,如此看来,其咏史诗并不失却温柔敦厚之辉。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是皇帝专用的玉印,所以被视为政权的象征。「归日角」则意味神器之权柄流转至唐高祖李渊手中,《旧唐书唐俭传》载∶「太宗白高祖,及召人,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指麾可取。……则汤、武之业不远』。」「日角」,古代相术以为其乃帝王之相。故唐高祖获得玉玺,似乎是不可抗拒的既定之命,天命所归,让他终结了「锦帆到天涯」的荒淫灾祸。《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舟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锦帆」实喻隋炀帝荒淫无止的游乐,所到之处,横征民财,而天犹可怜,「玉玺归日角」遏止了「锦帆到天涯」的可能性。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书炀帝纪》所载∶「大业十二年五月,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偏岩谷。」如今有但有蓠蓠腐草,而不见萤火,义山单以一片荒烟蔓草的景象,深刻沈绝地讽刺隋炀帝之恶极,使美奂江山沦为一片废墟。巧妙的今昔对比,亦写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来。《隋书食货志》云∶「炀帝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当年全倾民力的一千三百里隋堤杨柳,而今却只是在杨柳荫中,黄昏时节听到粗嘎聒噪的声声鸦啼。一切盛况灰飞湮灭,至今荒凉败破,谁还望得见当年美丽的萤辉,只闻寒鸦在杨柳树上咥笑,日日迎送夕辉。此二句,直与韦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龙十里堤。」有同工异曲之境妙,是我于全诗中最欣赏的两句。金圣叹亦赞此联说∶「于今,妙!只二字,便是冷水兜头蓦浇。终古,妙!只二字,便是傀儡通身线断,直更不须腐草垂杨之十字也。」同是激赏其中「物是人非」的分明意象。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毫不留情地针砭已作古的炀帝。以「若逢」、「岂宜」等假设问句,奇想炀帝的亡魂飘到地下,与同是覆灭王朝的末帝陈后主,相聚一堂,而炀帝不改荒逸,至死不悟,竟与陈后主当面切磋请益生前所好之乐〈玉树后庭花〉。《旧唐书音乐志》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又载杜淹语∶「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然而这样新鲜的想像,并非李商隐向壁虚构的,《随遗录》∶「炀帝在江都,昏湎滋深,尝游吴公宅鸡台,怳乎与陈后主相遇,尚唤帝为殿下。后主舞女数十,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曰∶『及丽华也。』乃以绿文测海蠡的洪梁新酿酝劝帝,帝引之甚欢,因请丽华舞 〈玉树〉后庭花。丽华徐起,终一曲。后主问帝曰∶『龙舟之游乐乎?始谓殿下致治在尧、顺之上,今日复此逸游,曩时何见最之深耶?』帝忽寤,叱之,怳然不见。」李商隐据此加以点染,将随炀帝生前荒唐的梦境,拟为死后的可能情节,又复以「岂宜重问」横加诘难,此时炀帝的表情一定是脸红脖子粗地无言以对。可见李商隐对炀帝的批判及嘲讽,无以复加的厌恶及轻蔑。 沈德潜《唐诗别裁》云∶「言天命若不归唐,游幸岂止江都而已,用笔灵活,后人只铺叙故实,所以板滞也。未言亡国之祸,甚于后主,他时魂魄相遇,岂宜重以后庭花为问乎?」可见李商隐不落窠臼、匠心独运之优异笔法,虽是议题严肃的咏史诗,其笔致仍锦丽高华。诗中紫泉、宫殿、烟霞、芜城、帝家、玉玺、锦帆、腐草、萤火、垂杨、暮鸦等用词,堂皇富丽与慷慨荒凉参差错落,铺陈出丰富顿挫的意象,句句遣用典故而自如化境,可谓神随之佳构,洵无过誉。 高步瀛、纪昀二位学者皆批评尾联有失温柔敦厚之风。我觉得此二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富含铿锵昂扬之美,在无限警醒中不失感慨、浩叹与悲愤之情。正因为义山眼前的历史殷鉴深刻而刺亮,基于同情心理而笔咏出时代厄祸之悲凉,如此看来,其咏史诗并不失却温柔敦厚之辉。…展开此诗以隋亡为历史教训,对隋炀帝劳民伤财,以供个人玩乐而招致灭亡,大加讽刺。 《隋宫》二首,是作者游江淮时,目睹南朝和隋宫故址,有感而作。这一首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著称的暴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李商隐以「紫泉宫」来代喻长安,以少见的「芜城」别名取代了人人耳熟能详的「扬州」、「广陵」、「江都」来立说,在视觉上给我们一种很鲜明的二元对立联想。紫色斑烂醒目的色彩,唐代的官阶制度中,一品到三品服紫,所以紫色也是华贵的一种政治色彩。以「紫泉宫」代喻长安,京畿便不可一世地具体化了。而后「锁烟霞」三字,却又为京畿缀上了一层迷蒙的烟雾,我们的视野模糊了,紫泉宫似乎若隐若现。「芜城」单就字面上看,予我一种荒凉如废墟的视感。一国之心脏要地被重重烟霞围锁,而隋炀帝却欲以「芜城」作为「帝家」,讽其不智之讪意跃然现目,不待只字片语,我们具体可感。所以俞陆云《诗境浅说丙编》说∶「次句言芜城之地,何足控制宇内,而欲取作帝家,言外若讥其无识也。」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是皇帝专用的玉印,所以被视为政权的象征。「归日角」则意味神器之权柄流转至唐高祖李渊手中,《旧唐书唐俭传》载∶「太宗白高祖,及召人,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指麾可取。……则汤、武之业不远』。」「日角」,古代相术以为其乃帝王之相。故唐高祖获得玉玺,似乎是不可抗拒的既定之命,天命所归,让他终结了「锦帆到天涯」的荒淫灾祸。《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舟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锦帆」实喻隋炀帝荒淫无止的游乐,所到之处,横征民财,而天犹可怜,「玉玺归日角」遏止了「锦帆到天涯」的可能性。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书炀帝纪》所载∶「大业十二年五月,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偏岩谷。」如今有但有蓠蓠腐草,而不见萤火,义山单以一片荒烟蔓草的景象,深刻沈绝地讽刺隋炀帝之恶极,使美奂江山沦为一片废墟。巧妙的今昔对比,亦写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来。《隋书食货志》云∶「炀帝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当年全倾民力的一千三百里隋堤杨柳,而今却只是在杨柳荫中,黄昏时节听到粗嘎聒噪的声声鸦啼。一切盛况灰飞湮灭,至今荒凉败破,谁还望得见当年美丽的萤辉,只闻寒鸦在杨柳树上咥笑,日日迎送夕辉。此二句,直与韦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龙十里堤。」有同工异曲之境妙,是我于全诗中最欣赏的两句。金圣叹亦赞此联说∶「于今,妙!只二字,便是冷水兜头蓦浇。终古,妙!只二字,便是傀儡通身线断,直更不须腐草垂杨之十字也。」同是激赏其中「物是人非」的分明意象。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毫不留情地针砭已作古的炀帝。以「若逢」、「岂宜」等假设问句,奇想炀帝的亡魂飘到地下,与同是覆灭王朝的末帝陈后主,相聚一堂,而炀帝不改荒逸,至死不悟,竟与陈后主当面切磋请益生前所好之乐〈玉树后庭花〉。《旧唐书音乐志》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又载杜淹语∶「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然而这样新鲜的想像,并非李商隐向壁虚构的,《随遗录》∶「炀帝在江都,昏湎滋深,尝游吴公宅鸡台,怳乎与陈后主相遇,尚唤帝为殿下。后主舞女数十,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曰∶『及丽华也。』乃以绿文测海蠡的洪梁新酿酝劝帝,帝引之甚欢,因请丽华舞 〈玉树〉后庭花。丽华徐起,终一曲。后主问帝曰∶『龙舟之游乐乎?始谓殿下致治在尧、顺之上,今日复此逸游,曩时何见最之深耶?』帝忽寤,叱之,怳然不见。」李商隐据此加以点染,将随炀帝生前荒唐的梦境,拟为死后的可能情节,又复以「岂宜重问」横加诘难,此时炀帝的表情一定是脸红脖子粗地无言以对。可见李商隐对炀帝的批判及嘲讽,无以复加的厌恶及轻蔑。 沈德潜《唐诗别裁》云∶「言天命若不归唐,游幸岂止江都而已,用笔灵活,后人只铺叙故实,所以板滞也。未言亡国之祸,甚于后主,他时魂魄相遇,岂宜重以后庭花为问乎?」可见李商隐不落窠臼、匠心独运之优异笔法,虽是议题严肃的咏史诗,其笔致仍锦丽高华。诗中紫泉、宫殿、烟霞、芜城、帝家、玉玺、锦帆、腐草、萤火、垂杨、暮鸦等用词,堂皇富丽与慷慨荒凉参差错落,铺陈出丰富顿挫的意象,句句遣用典故而自如化境,可谓神随之佳构,洵无过誉。 高步瀛、纪昀二位学者皆批评尾联有失温柔敦厚之风。我觉得此二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富含铿锵昂扬之美,在无限警醒中不失感慨、浩叹与悲愤之情。正因为义山眼前的历史殷鉴深刻而刺亮,基于同情心理而笔咏出时代厄祸之悲凉,如此看来,其咏史诗并不失却温柔敦厚之辉。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是皇帝专用的玉印,所以被视为政权的象征。「归日角」则意味神器之权柄流转至唐高祖李渊手中,《旧唐书唐俭传》载∶「太宗白高祖,及召人,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指麾可取。……则汤、武之业不远』。」「日角」,古代相术以为其乃帝王之相。故唐高祖获得玉玺,似乎是不可抗拒的既定之命,天命所归,让他终结了「锦帆到天涯」的荒淫灾祸。《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舟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锦帆」实喻隋炀帝荒淫无止的游乐,所到之处,横征民财,而天犹可怜,「玉玺归日角」遏止了「锦帆到天涯」的可能性。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书炀帝纪》所载∶「大业十二年五月,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偏岩谷。」如今有但有蓠蓠腐草,而不见萤火,义山单以一片荒烟蔓草的景象,深刻沈绝地讽刺隋炀帝之恶极,使美奂江山沦为一片废墟。巧妙的今昔对比,亦写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来。《隋书食货志》云∶「炀帝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当年全倾民力的一千三百里隋堤杨柳,而今却只是在杨柳荫中,黄昏时节听到粗嘎聒噪的声声鸦啼。一切盛况灰飞湮灭,至今荒凉败破,谁还望得见当年美丽的萤辉,只闻寒鸦在杨柳树上咥笑,日日迎送夕辉。此二句,直与韦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龙十里堤。」有同工异曲之境妙,是我于全诗中最欣赏的两句。金圣叹亦赞此联说∶「于今,妙!只二字,便是冷水兜头蓦浇。终古,妙!只二字,便是傀儡通身线断,直更不须腐草垂杨之十字也。」同是激赏其中「物是人非」的分明意象。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毫不留情地针砭已作古的炀帝。以「若逢」、「岂宜」等假设问句,奇想炀帝的亡魂飘到地下,与同是覆灭王朝的末帝陈后主,相聚一堂,而炀帝不改荒逸,至死不悟,竟与陈后主当面切磋请益生前所好之乐〈玉树后庭花〉。《旧唐书音乐志》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又载杜淹语∶「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然而这样新鲜的想像,并非李商隐向壁虚构的,《随遗录》∶「炀帝在江都,昏湎滋深,尝游吴公宅鸡台,怳乎与陈后主相遇,尚唤帝为殿下。后主舞女数十,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曰∶『及丽华也。』乃以绿文测海蠡的洪梁新酿酝劝帝,帝引之甚欢,因请丽华舞 〈玉树〉后庭花。丽华徐起,终一曲。后主问帝曰∶『龙舟之游乐乎?始谓殿下致治在尧、顺之上,今日复此逸游,曩时何见最之深耶?』帝忽寤,叱之,怳然不见。」李商隐据此加以点染,将随炀帝生前荒唐的梦境,拟为死后的可能情节,又复以「岂宜重问」横加诘难,此时炀帝的表情一定是脸红脖子粗地无言以对。可见李商隐对炀帝的批判及嘲讽,无以复加的厌恶及轻蔑。 沈德潜《唐诗别裁》云∶「言天命若不归唐,游幸岂止江都而已,用笔灵活,后人只铺叙故实,所以板滞也。未言亡国之祸,甚于后主,他时魂魄相遇,岂宜重以后庭花为问乎?」可见李商隐不落窠臼、匠心独运之优异笔法,虽是议题严肃的咏史诗,其笔致仍锦丽高华。诗中紫泉、宫殿、烟霞、芜城、帝家、玉玺、锦帆、腐草、萤火、垂杨、暮鸦等用词,堂皇富丽与慷慨荒凉参差错落,铺陈出丰富顿挫的意象,句句遣用典故而自如化境,可谓神随之佳构,洵无过誉。 高步瀛、纪昀二位学者皆批评尾联有失温柔敦厚之风。我觉得此二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富含铿锵昂扬之美,在无限警醒中不失感慨、浩叹与悲愤之情。正因为义山眼前的历史殷鉴深刻而刺亮,基于同情心理而笔咏出时代厄祸之悲凉,如此看来,其咏史诗并不失却温柔敦厚之辉。折叠隋宫注释
1、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2、锁烟霞:喻冷落。3、芜城:即广陵(今扬州)。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4、玉玺:皇帝的玉印。日角:《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此古代谶纬家恭维皇帝之语。5、缘:因。6、日角:旧说以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也指突入左边发际),附会为帝王之相。7、锦帆:指炀帝的龙舟,其帆皆锦制,所过之处,香闻十里。《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8、天涯:这里指天下。9、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10、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11、地下两句:陈后主(陈叔宝)为陈朝国君,为隋所灭。据《隋遗录》,炀帝在扬州时,恍惚间曾遇陈后主与其宠妃张丽华。后主即以酒相进,炀帝因请张丽华舞《玉树后庭花》,后主便乘此讥讽炀帝贪图享乐安逸。《玉树后庭花》,乐府《吴声歌曲》名,陈后主所作新歌,后人看作亡国之音。…展开1、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2、锁烟霞:喻冷落。3、芜城:即广陵(今扬州)。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4、玉玺:皇帝的玉印。日角:《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此古代谶纬家恭维皇帝之语。5、缘:因。6、日角:旧说以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也指突入左边发际),附会为帝王之相。7、锦帆:指炀帝的龙舟,其帆皆锦制,所过之处,香闻十里。《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8、天涯:这里指天下。9、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10、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11、地下两句:陈后主(陈叔宝)为陈朝国君,为隋所灭。据《隋遗录》,炀帝在扬州时,恍惚间曾遇陈后主与其宠妃张丽华。后主即以酒相进,炀帝因请张丽华舞《玉树后庭花》,后主便乘此讥讽炀帝贪图享乐安逸。《玉树后庭花》,乐府《吴声歌曲》名,陈后主所作新歌,后人看作亡国之音。折叠 -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任为书记,并娶他女儿为妻。唐朝中叶后期,朝政腐败,宦官弄权,朋党斗争十分激烈。李商隐和牛李两派的人都有交往,但不因某一…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隋宫原文,隋宫翻译,隋宫赏析,隋宫阅读答案,出自李商隐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28447.html
诗词类别
李商隐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