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墓
-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苏小小墓赏析
【李贺诗歌鉴赏,唐诗鉴赏】 幽冷,是这首诗的基调。 作为一代名妓苏小小,常为诗人们吟咏。但一般多是从哀叹落墨,抒发感喟。如唐代诗人罗隐《苏小小墓》有:“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这样写容易落入俗套,也易有俗气;这也是一般情感肤浅的人的写法。李贺对苏小小怀着深厚的同情,抛弃那种俗套,从幻想苏小小死后的情形写,写出了真情,写出了一种独特的美—— 幽森冷艳之美。 诗人一开始就让读者看到苏小小的眼睛。那盈盈的泪水,如同凝聚于幽兰上的晶莹露珠。这是一双凄然伤感的眼睛,是充满哀怨的眼睛。透过这双泪眼,人们看到了苏小小忧伤怨恨的内心,看到了她的灵魂。 从古乐府《苏小小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苏小小是有着自己的爱情追求的。可是在李贺笔下,这一切已经逝去了,身已殁,成了幽冥中的幽魂。同心郎又在何处?“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两句,正是写苏小小幽怨的内在感情。此处“无物”并非无物,而是无人的意思,既然无物可结同心,那么物又何用? 所以坟前如烟的鲜花,也不可能成为绾结同心的赠物,虽有似无,不堪剪摘了。这是多么痛苦的心情! 坟前细草碧绿如同她的茵毯,翠绿的松柏如同她的头盖。那轻风飘飘欲举,就是她的衣裳;那清莹如玉的泉水正是她的玉珮。她虽然死了,但仍如生前一样。衣裳、玉珮、伞盖、褥毯,还是那么美,可见她的容颜也依然是那么美丽。这四句通过写她的服饰衣裳来衬托她容貌,物如其人。苏小小在幽冥之中,还是那么美丽可爱。如果说,这里是苏小小的鬼魂的话,那么,这是一个美的鬼魂,可爱的鬼魂! “油壁车..”四句运用反衬的手法写苏小小无可奈何的心绪和清泠寂寞的处境。那油壁车在黄昏时候,仍然来守候着苏小小乘坐它去和同心郎相会。那绿焰如烛的磷火,仍然亮着光焰,照耀苏小小去和心爱的人相聚。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助了,再没有情人来赴约。过去的全过去了,曾经是那么欢愉的约会,现在再不会重有。油壁车依旧来,翠烛依然照耀,反而更衬出目前的寂寞凄凉。 最后两句更以西陵的一幅冷落悲凉的景象,完成了苏小小心境的描绘。西陵,曾经是那样使苏小小向往的地方,那里曾经有多少柔情蜜意,爱意欢娱!可眼前却只有凄风苦雨,无比悲凉的情形了。 这首诗是李贺著名的“鬼”诗。但它不似有些人理解那样阴森恐怖,而是幽森冷艳。它写的鬼魂是美的鬼魂,她有着人一样的感情,她有她的痛苦与悲哀;她是那样可爱,那样值得人们同情。苏小小的鬼魂其实仍然是人。当然由于诗人刻画的是鬼魂的形象所以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幽森冷艳,如绿焰影影绰绰的鬼火,凄风苦雨的西陵。但为了和苏小小的性格相协调,所以又突出了冷艳的特点。这样环境与人物(鬼魂)的形象和谐地统一形成了幽丽奇诡,冷艳幽森的意境。通过苏小小追求的幻灭,诗人写出了当时社会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悲剧。 当然,这首诗主要应该从审美价值上评价它。它通过诗人丰富的幻想,写出了这样独具丰神的美,这种幽森冷艳之美,如果说李贺“鬼才”是指他这种捕捉幽冷之美的才能,那么这一评语是有根据的。…展开【李贺诗歌鉴赏,唐诗鉴赏】 幽冷,是这首诗的基调。 作为一代名妓苏小小,常为诗人们吟咏。但一般多是从哀叹落墨,抒发感喟。如唐代诗人罗隐《苏小小墓》有:“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这样写容易落入俗套,也易有俗气;这也是一般情感肤浅的人的写法。李贺对苏小小怀着深厚的同情,抛弃那种俗套,从幻想苏小小死后的情形写,写出了真情,写出了一种独特的美—— 幽森冷艳之美。 诗人一开始就让读者看到苏小小的眼睛。那盈盈的泪水,如同凝聚于幽兰上的晶莹露珠。这是一双凄然伤感的眼睛,是充满哀怨的眼睛。透过这双泪眼,人们看到了苏小小忧伤怨恨的内心,看到了她的灵魂。 从古乐府《苏小小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苏小小是有着自己的爱情追求的。可是在李贺笔下,这一切已经逝去了,身已殁,成了幽冥中的幽魂。同心郎又在何处?“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两句,正是写苏小小幽怨的内在感情。此处“无物”并非无物,而是无人的意思,既然无物可结同心,那么物又何用? 所以坟前如烟的鲜花,也不可能成为绾结同心的赠物,虽有似无,不堪剪摘了。这是多么痛苦的心情! 坟前细草碧绿如同她的茵毯,翠绿的松柏如同她的头盖。那轻风飘飘欲举,就是她的衣裳;那清莹如玉的泉水正是她的玉珮。她虽然死了,但仍如生前一样。衣裳、玉珮、伞盖、褥毯,还是那么美,可见她的容颜也依然是那么美丽。这四句通过写她的服饰衣裳来衬托她容貌,物如其人。苏小小在幽冥之中,还是那么美丽可爱。如果说,这里是苏小小的鬼魂的话,那么,这是一个美的鬼魂,可爱的鬼魂! “油壁车..”四句运用反衬的手法写苏小小无可奈何的心绪和清泠寂寞的处境。那油壁车在黄昏时候,仍然来守候着苏小小乘坐它去和同心郎相会。那绿焰如烛的磷火,仍然亮着光焰,照耀苏小小去和心爱的人相聚。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助了,再没有情人来赴约。过去的全过去了,曾经是那么欢愉的约会,现在再不会重有。油壁车依旧来,翠烛依然照耀,反而更衬出目前的寂寞凄凉。 最后两句更以西陵的一幅冷落悲凉的景象,完成了苏小小心境的描绘。西陵,曾经是那样使苏小小向往的地方,那里曾经有多少柔情蜜意,爱意欢娱!可眼前却只有凄风苦雨,无比悲凉的情形了。 这首诗是李贺著名的“鬼”诗。但它不似有些人理解那样阴森恐怖,而是幽森冷艳。它写的鬼魂是美的鬼魂,她有着人一样的感情,她有她的痛苦与悲哀;她是那样可爱,那样值得人们同情。苏小小的鬼魂其实仍然是人。当然由于诗人刻画的是鬼魂的形象所以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幽森冷艳,如绿焰影影绰绰的鬼火,凄风苦雨的西陵。但为了和苏小小的性格相协调,所以又突出了冷艳的特点。这样环境与人物(鬼魂)的形象和谐地统一形成了幽丽奇诡,冷艳幽森的意境。通过苏小小追求的幻灭,诗人写出了当时社会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悲剧。 当然,这首诗主要应该从审美价值上评价它。它通过诗人丰富的幻想,写出了这样独具丰神的美,这种幽森冷艳之美,如果说李贺“鬼才”是指他这种捕捉幽冷之美的才能,那么这一评语是有根据的。折叠苏小小墓注释
【油壁车】的一种车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南齐书·鄱阳王锵传》:“制局监谢粲説鏘及随王子隆曰:‘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金元好问《芳华怨》诗:“小小油壁车,轧轧出东华。”《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苏小小﹞遂叫人去制造一驾小小的香车来乘坐,四围有幔幕垂垂,遂命名为油壁车。”亦省称“油壁”。唐李商隐《木兰诗》:“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明高启《雨中春望》诗:“郡楼高望见江头,油壁行春事已休。”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盃,催粧艳句,迎婚油壁。”…展开【油壁车】的一种车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南齐书·鄱阳王锵传》:“制局监谢粲説鏘及随王子隆曰:‘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金元好问《芳华怨》诗:“小小油壁车,轧轧出东华。”《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苏小小﹞遂叫人去制造一驾小小的香车来乘坐,四围有幔幕垂垂,遂命名为油壁车。”亦省称“油壁”。唐李商隐《木兰诗》:“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明高启《雨中春望》诗:“郡楼高望见江头,油壁行春事已休。”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盃,催粧艳句,迎婚油壁。”折叠 -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他继承了《楚辞》的…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苏小小墓原文,苏小小墓翻译,苏小小墓赏析,苏小小墓阅读答案,出自李贺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28266.html
诗词类别
李贺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