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渡望峡中
-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写景的场景,主要描绘了冬天的江南景象。在雨中,寒梅花开放,雪水从云层间溶化落下。诗人通过描写梦渚和夷陵两个地方的草木和土壤颜色来表现季节变迁所带来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诗中还有两个地方的人物,他们可能各自处于不同的乡愁之中,巴人泪应指巴蜀(今四川)地区的人们,而蜀客则是来自蜀地的旅行者。最后两句描写了十二碧峰和永安宫之间的距离关系,说明这个荒凉的台地位于永安宫外部。整篇诗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乡愁情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敬重。
- 背诵
-
松滋渡望峡中注释
【永安宫】东汉宫殿。早圮。《后汉书·献帝纪》:“﹝献帝﹞迁皇太后於永安宫。”李贤注引《洛阳宫殿名》:“永安宫周迴六百九十八丈,故基在洛阳故城中。”2.宫殿名。三国时刘备所建,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内。公元222年,蜀汉先主刘备伐吴,在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建此宫,次年死于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又东逕南乡峡,东逕永安宫南,刘备终於此,诸葛亮受遗处也。”唐杜甫《咏怀古迹》之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展开【永安宫】东汉宫殿。早圮。《后汉书·献帝纪》:“﹝献帝﹞迁皇太后於永安宫。”李贤注引《洛阳宫殿名》:“永安宫周迴六百九十八丈,故基在洛阳故城中。”2.宫殿名。三国时刘备所建,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内。公元222年,蜀汉先主刘备伐吴,在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建此宫,次年死于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又东逕南乡峡,东逕永安宫南,刘备终於此,诸葛亮受遗处也。”唐杜甫《咏怀古迹》之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折叠松滋渡望峡中诗意赏析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松滋渡望峡中原文,松滋渡望峡中翻译,松滋渡望峡中赏析,松滋渡望峡中阅读答案,出自刘禹锡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03757.html
诗词类别
刘禹锡的诗词
- 《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
-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
-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
- 《竹枝词二首·其二》
- 《麻姑山》
- 《柳絮》
-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
-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同用家花车斜四韵)》
- 《翠微寺有感》
- 《楼上》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