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 皇耆其武,于溵于淮。
既巾乃车,环蔡具来。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
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皇咨于度,惟汝一德。
旷诛四纪,其徯汝克。
锡汝斧钺,其往视师。
师是蔡人,以宥以釐。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
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
犀甲熊旂,威命是荷。
度拜稽首,出次于东。
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鼎臑俎胾,五献百笾。
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既涉于浐,乃翼乃前。
孰图厥犹,其佐多贤。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
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我旆我旗,于道于陌。
训于群帅,拳勇来格。
公曰徐之,无恃额额。
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进次于郾,彼昏卒狂。
裒凶鞠顽,锋猬斧螗,赤子匍匐,厥父是亢。
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王旅浑浑,是佚是怙。
既获敌师,若饥得餔。
蔡凶伊窘,悉起来聚。
左捣其虚,靡愆厥虑。
载辟载袚,丞相是临。
弛其武刑,谕我德心。
其危既安,有长如林。
曾是讙譊,化为讴吟。
皇曰来归,汝复相予。
爵之成国,胙以夏区。
度拜稽首,天子圣神。
度拜稽首,皇祐下人。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
宜庙宜郊,以告德音。
归牛休马,丰稼于野。
我武惟皇,永保无疆。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皇帝领导军队征战的故事。他率领军队经过溵河和淮河,在车上佩戴巾帼,环绕蔡国而来。敌人狡猾不可信任,酗酒乱闹,凶残无情,但皇帝仍信任他的将领度,相信他有一颗忠诚的心。 皇帝授予度斧钺以及遣使去察看蔡国,蔡国在遇到度之后宽容对待。度回朝向皇帝行礼,建立祭祀场所,金节熠熠闪光,赐予锋利的兵器装备,威严高贵,出征东方。天子为他送别,饯行盛大,赐予丰盛的宴席。在度的军队中,训话给各个将领,指导战术,勇气十足,公曰要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影响,重视正义。进入郾城时,敌军慌不择路,一片混乱。左右掩杀,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最后成功摧毁敌人军队。皇帝和度共同缔结盟约,最终胜利,祭神感慨,在夏区赐福给大家,归来时庆祝喜悦。
- 背诵
-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皇帝领导军队征战的故事。他率领军队经过溵河和淮河,在车上佩戴巾帼,环绕蔡国而来。敌人狡猾不可信任,酗酒乱…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皇帝领导军队征战的故事。他率领军队经过溵河和淮河,在车上佩戴巾帼,环绕蔡国而来。敌人狡猾不可信任,酗酒乱闹,凶残无情,但皇帝仍信任他的将领度,相信他有一颗忠诚的心。 皇帝授予度斧钺以及遣使去察看蔡国,蔡国在遇到度之后宽容对待。度回朝向皇帝行礼,建立祭祀场所,金节熠熠闪光,赐予锋利的兵器装备,威严高贵,出征东方。天子为他送别,饯行盛大,赐予丰盛的宴席。在度的军队中,训话给各个将领,指导战术,勇气十足,公曰要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影响,重视正义。进入郾城时,敌军慌不择路,一片混乱。左右掩杀,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最后成功摧毁敌人军队。皇帝和度共同缔结盟约,最终胜利,祭神感慨,在夏区赐福给大家,归来时庆祝喜悦。折叠 -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因为改革触犯了宦官权豪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宪宗李纯继位后,改变遂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的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原文,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翻译,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赏析,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阅读答案,出自柳宗元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03307.html
诗词类别
柳宗元的诗词
- 《种木槲花》
- 《夏夜苦热登西楼》
- 《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即贾鹏也)》
- 《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代意之作》
- 《桐叶封弟辨》
- 《段太尉逸事状》
-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 《茅檐下始栽竹》
-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 《重赠二首》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