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兴善寺后堂池

作者:李端      朝代:唐朝
宿兴善寺后堂池原文
草堂高树下,月向后池生。
野客如僧静,新荷共水平。
锦鳞沉不食,绣羽乱相鸣。
即事思江海,谁能万里行。
宿兴善寺后堂池拼音解读
cǎo táng gāo shù xià
yuè xiàng hòu chí shēng
sēng jìng
xīn gòng shuǐ píng
jǐn lín chén shí
xiù luàn xiàng míng
shì jiāng hǎi
shuí néng wàn h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描写一位在草堂高树下静坐的野客(指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隐士),月亮照在后池上,映照出清幽的景象。新荷浮在水面上,与平静的水面形成和谐的画面。锦鳞鱼不吃东西,绣羽鸟互相叫唤。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惆怅和远方的憧憬,思忖江海万里行的壮志。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优美、清新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远方的向往和渴求。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宿兴善寺后堂池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一位在草堂高树下静坐的野客(指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隐士),月亮照在后池上,映照出清幽的景象。新荷浮在水面上,与平…展开
这首诗是描写一位在草堂高树下静坐的野客(指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隐士),月亮照在后池上,映照出清幽的景象。新荷浮在水面上,与平静的水面形成和谐的画面。锦鳞鱼不吃东西,绣羽鸟互相叫唤。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惆怅和远方的憧憬,思忖江海万里行的壮志。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优美、清新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远方的向往和渴求。折叠

作者介绍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详情

宿兴善寺后堂池原文,宿兴善寺后堂池翻译,宿兴善寺后堂池赏析,宿兴善寺后堂池阅读答案,出自李端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00640.html

诗词类别

李端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