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作者:李益      朝代:唐朝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原文
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拼音解读
shān yīn xún dào shì
yìng zhú xīn
shì zuò shuāng tóng
péi yóu lǎo rén
shuǐ huā sōng xià jìng
tán cǎo xuě zhōng chūn
jiàn shuō táo yuán dòng
jīn yóu qí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寻道者在山阴寻找道士,发现了一个新穿的竹羽衣人。他与两个童子和五位老人坐在一起,一同游赏山水之间。在松树下静静流淌的水花中,草原上白雪皑皑,形成了一个春天般美丽的景象。在这里听说有桃源洞,遥远的地方是一个避难所,直到今天仍然隐藏于秦山之间。这首诗意味着寻求精神慰藉和安宁的人们可以通过探索自然和寻找智者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注释

【桃源洞】。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误入桃源洞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唐韩偓《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桃源洞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桃源洞。”2.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桃源山下,又名秦人洞,白马洞,相传是东晋陶渊明所记桃花源的遗址。…展开
【桃源洞】。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误入桃源洞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唐韩偓《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桃源洞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桃源洞。”2.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桃源山下,又名秦人洞,白马洞,相传是东晋陶渊明所记桃花源的遗址。折叠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寻道者在山阴寻找道士,发现了一个新穿的竹羽衣人。他与两个童子和五位老人坐在一起,一同游赏山水之间。在松树…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寻道者在山阴寻找道士,发现了一个新穿的竹羽衣人。他与两个童子和五位老人坐在一起,一同游赏山水之间。在松树下静静流淌的水花中,草原上白雪皑皑,形成了一个春天般美丽的景象。在这里听说有桃源洞,遥远的地方是一个避难所,直到今天仍然隐藏于秦山之间。这首诗意味着寻求精神慰藉和安宁的人们可以通过探索自然和寻找智者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折叠

作者介绍

李益 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朝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详情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原文,寻纪道士偶会诸叟翻译,寻纪道士偶会诸叟赏析,寻纪道士偶会诸叟阅读答案,出自李益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00507.html

诗词类别

李益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