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 章溪与贡水,何事会波澜。
万里归人少,孤舟行路难。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连滩。
花发从南早,江流向北宽。
故交参盛府,新角耸危冠。
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酒醒愁转极,别远泪初干。
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章溪和贡水之间航行时所见所感。诗中表达了离别之情、孤独之苦以及对友谊和美好事物的珍视。 首先,诗人提到万里归人少,表达了他自身处境孤独无助,乘舟行路也十分艰难。其次,诗人描述了春天的景色,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江面以及青山绿树的美景。同时,诗人也讲述了一些历史故事,如参盛府、楚剑等,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热爱。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品性,过上幸福的生活,并祝愿友谊长存。整篇诗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出深刻而真挚的情感。
- 背诵
-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注释
【行路难】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唐杜甫《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唐白居易《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及唐李白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羊曇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陈去病《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长安。”…展开【行路难】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唐杜甫《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唐白居易《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及唐李白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羊曇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陈去病《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长安。”折叠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诗意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章溪和贡水之间航行时所见所感。诗中表达了离别之情、孤独之苦以及对友谊和美好事物的珍视。 首先,诗人提…展开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章溪和贡水之间航行时所见所感。诗中表达了离别之情、孤独之苦以及对友谊和美好事物的珍视。 首先,诗人提到万里归人少,表达了他自身处境孤独无助,乘舟行路也十分艰难。其次,诗人描述了春天的景色,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江面以及青山绿树的美景。同时,诗人也讲述了一些历史故事,如参盛府、楚剑等,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热爱。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品性,过上幸福的生活,并祝愿友谊长存。整篇诗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出深刻而真挚的情感。折叠 -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朝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原文,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翻译,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赏析,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阅读答案,出自耿湋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9594.html
诗词类别
耿湋的诗词
- 《送王闰》
- 《晚春青门林亭燕集》
- 《秋夜思归》
- 《华州客舍奉和崔端公春城晓望》
- 《拜新月(一作李端诗)》
- 《晚秋宿裴员外寺院(得逢字)》
- 《奉和元承杪秋忆终南旧居》
- 《题清源寺(即王右丞故宅)》
- 《会凤翔张少尹南亭》
- 《东郊别业》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