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
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
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
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
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摇浙江汜。
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
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
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
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
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
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
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
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
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
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
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
五月造我语,知非儓拟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
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
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
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
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仙人东游的故事。仙人独自旅行,穿越许多景色壮观的地方,包括山川、瀑布、河流以及各种自然奇观,如灵溪和五峰转月色。 诗人描述了仙人的旅程经历,以及他在路上的感受和所见所闻。仙人游历天台、西涉清洛源、采秀卧王屋、朅来游嵩峰等地,品味着丰富多彩的风光与文化。在此过程中,仙人还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例如扬子云。 总之,这首诗是一篇描绘仙人游历的壮丽景观和惊险经历的诗篇,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远离家乡和思念家人的情感。
- 背诵
-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注释
【长相思】1.指丝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綵双鸳鸯,裁为合懽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被中著绵谓之长相思,绵绵之意。”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长想思,谓以丝缕络绵,交互网之,使不断,长相思之义也。”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男女或友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南朝和唐代诗人写此题者甚多,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句式长短错落不一。3.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因南朝梁陈乐府《长相思》而得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等。漢【谢康乐】宋谢灵运,曾袭封康乐公,故称。唐杜甫《石柜阁》诗:“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虽谢康乐拟鄴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明练子宁《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我怀谢康乐,独往游名山。”亦省称“谢康”。唐李林甫《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诗:“作赋推潘岳,题诗许谢康。”汉【玉女窗】之一;宋时已不存,传说汉武帝于此窗中见到玉女。清王士禛《送愚山游嵩山》诗:“窈窕玉女窗,投壶或一至。”【鲁连子】见“鲁连”。【田巴生】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参见“田巴”。…展开【长相思】1.指丝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綵双鸳鸯,裁为合懽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被中著绵谓之长相思,绵绵之意。”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长想思,谓以丝缕络绵,交互网之,使不断,长相思之义也。”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男女或友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南朝和唐代诗人写此题者甚多,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句式长短错落不一。3.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因南朝梁陈乐府《长相思》而得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等。漢【谢康乐】宋谢灵运,曾袭封康乐公,故称。唐杜甫《石柜阁》诗:“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虽谢康乐拟鄴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明练子宁《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我怀谢康乐,独往游名山。”亦省称“谢康”。唐李林甫《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诗:“作赋推潘岳,题诗许谢康。”汉【玉女窗】之一;宋时已不存,传说汉武帝于此窗中见到玉女。清王士禛《送愚山游嵩山》诗:“窈窕玉女窗,投壶或一至。”【鲁连子】见“鲁连”。【田巴生】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参见“田巴”。折叠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意赏析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原文,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翻译,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赏析,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5046.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 《春感诗》
- 《秋浦歌十七首 其二》
- 《赠僧崖公》
- 《久别离》
- 《平虏将军妻》
- 《古风其三十二》
- 《游敬亭寄崔侍御(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寄崔侍御)》
-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 《送别得书字》
- 《留别广陵诸公(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