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崔侍郎
-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
但仰山岳秀,不知江海深。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君乃輶轩佐,予叨翰墨林。
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
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两位男子相聚,共饮长剑一杯酒,表达出他们豁达开朗、坚定果敢的男儿气概。在洛阳之旅中,他们借此机会畅谈胸襟、抒发情怀,但对于江海山岳却只有浅显的认识,未曾深入领略它们的雄伟壮观。 然后,他们一同前往长安,再次重逢,互相携手,表达出兄弟般的牵挂和情谊。诗人自称輶轩佐,即辅佐君主的谏臣,而另一位则是翰墨林的才子。在高风摧秀木的场景中,可以看到诗人们心怀远大、追求卓越的精神。 接下来的几句话中,诗人表达了自己不图回舟兴,而是来寻找命运的驾驭,希望能够得到扶摇的力量,实现桃李愿成阴的愿望。最后,诗人表达了明月夜听秋砧声的感伤与惆怅,但可惜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并同情他的内心世界。
- 背诵
-
赠崔侍郎注释
【庄舄吟】庄舄越吟”。汉【张仪舌】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后因以“张仪舌”为典,谓能说善辩的口才。唐李白《赠崔侍御》诗:“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唐刘兼《自遣》诗:“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回舟兴】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在剡溪的戴安道,即乘小船访之。到门口不进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事见《世说新语·任诞》。唐李白《赠崔侍御》诗:“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典【翰墨林】笔墨之林。比喻文章汇集之处,犹文坛。晋张协《杂诗》之九:“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宋陆游《书叹》诗:“早得虚名翰墨林,谢归忽已岁时侵。”陈寅恪《昨闻琉璃厂书肆之业旧书者悉改业新书》诗:“而今举国皆沉醉,何处千秋翰墨林。”【方寸心】中方寸间,故称。晋葛洪《抱朴子·嘉遯》:“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於流遁也。”唐贾岛《易水怀古》诗:“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清唐孙华《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二:“那将方寸心,愁水復愁旱。”…展开【庄舄吟】庄舄越吟”。汉【张仪舌】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后因以“张仪舌”为典,谓能说善辩的口才。唐李白《赠崔侍御》诗:“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唐刘兼《自遣》诗:“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回舟兴】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在剡溪的戴安道,即乘小船访之。到门口不进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事见《世说新语·任诞》。唐李白《赠崔侍御》诗:“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典【翰墨林】笔墨之林。比喻文章汇集之处,犹文坛。晋张协《杂诗》之九:“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宋陆游《书叹》诗:“早得虚名翰墨林,谢归忽已岁时侵。”陈寅恪《昨闻琉璃厂书肆之业旧书者悉改业新书》诗:“而今举国皆沉醉,何处千秋翰墨林。”【方寸心】中方寸间,故称。晋葛洪《抱朴子·嘉遯》:“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於流遁也。”唐贾岛《易水怀古》诗:“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清唐孙华《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二:“那将方寸心,愁水復愁旱。”折叠赠崔侍郎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两位男子相聚,共饮长剑一杯酒,表达出他们豁达开朗、坚定果敢的男儿气概。在洛阳之旅中,他们借此机会畅谈胸襟、抒…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两位男子相聚,共饮长剑一杯酒,表达出他们豁达开朗、坚定果敢的男儿气概。在洛阳之旅中,他们借此机会畅谈胸襟、抒发情怀,但对于江海山岳却只有浅显的认识,未曾深入领略它们的雄伟壮观。 然后,他们一同前往长安,再次重逢,互相携手,表达出兄弟般的牵挂和情谊。诗人自称輶轩佐,即辅佐君主的谏臣,而另一位则是翰墨林的才子。在高风摧秀木的场景中,可以看到诗人们心怀远大、追求卓越的精神。 接下来的几句话中,诗人表达了自己不图回舟兴,而是来寻找命运的驾驭,希望能够得到扶摇的力量,实现桃李愿成阴的愿望。最后,诗人表达了明月夜听秋砧声的感伤与惆怅,但可惜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并同情他的内心世界。折叠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赠崔侍郎原文,赠崔侍郎翻译,赠崔侍郎赏析,赠崔侍郎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4931.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 《送殷淑三首》
-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 《东海有勇妇》
- 《乌牙寺》
-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 《连理枝》
- 《长干行二首》
- 《送族弟凝至晏堌(单父三十里)》
- 《古风 其四十一》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