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 万里番禺地,官人继帝忧。
君为柱下史,将命出东周。
歇马傍川路,张灯临石楼。
棱棱静疏木,濞濞响寒流。
榔叶四荒外,梅花五岭头。
明珠尉佗国,翠羽夜郎洲。
夷俗富珍产,土风资宦游。
心清物不杂,弊革事无留。
举善必称最,持奸当去尤。
何辞桂江远,今日用贤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官员在出使南方的旅途中所见所感。他身处番禺,思念皇帝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他是一名职责为历史记录者的史官,但此刻他将要执行东巡任务。他驾车傍着一条小溪路经一座高楼,在夜色中看到周围树木稀疏,流水潺潺作响,远处有榔叶四散的荒原和五岭山头上开着的梅花。 他还提到了两个地方:佗国和夜郎洲,前者是一个生产珍珠的地方,后者则以其美丽的羽毛而闻名。这位官员发现,这些地方都非常繁荣,风土人情也很特别。土风资质游,则是指当地的人们富有,并享受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 作者还表达了对清廉、正直、勤政的态度。他相信,只有好的品格才能得到赞誉。他呼吁将所有不良习惯改掉,只留下好的事物。他还表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公正。 最后,这位官员宣布他将继续前往远方(可能是桂江),寻找更多的贤才,以确保国家在秋天也能繁荣昌盛。
- 背诵
-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注释
【柱下史】周秦官名,即汉以后的御史。因其常侍立殿柱之下,故名。《史记·张丞相列传》:“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恆在殿柱之下。”2.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3.指老子。参见“柱下”。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极东一星,曰柱下史,主记过,左右史,此之象也。”汉…展开【柱下史】周秦官名,即汉以后的御史。因其常侍立殿柱之下,故名。《史记·张丞相列传》:“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恆在殿柱之下。”2.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3.指老子。参见“柱下”。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极东一星,曰柱下史,主记过,左右史,此之象也。”汉折叠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官员在出使南方的旅途中所见所感。他身处番禺,思念皇帝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他是一名职责为历史记录者的史官,但…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官员在出使南方的旅途中所见所感。他身处番禺,思念皇帝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他是一名职责为历史记录者的史官,但此刻他将要执行东巡任务。他驾车傍着一条小溪路经一座高楼,在夜色中看到周围树木稀疏,流水潺潺作响,远处有榔叶四散的荒原和五岭山头上开着的梅花。 他还提到了两个地方:佗国和夜郎洲,前者是一个生产珍珠的地方,后者则以其美丽的羽毛而闻名。这位官员发现,这些地方都非常繁荣,风土人情也很特别。土风资质游,则是指当地的人们富有,并享受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 作者还表达了对清廉、正直、勤政的态度。他相信,只有好的品格才能得到赞誉。他呼吁将所有不良习惯改掉,只留下好的事物。他还表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公正。 最后,这位官员宣布他将继续前往远方(可能是桂江),寻找更多的贤才,以确保国家在秋天也能繁荣昌盛。折叠 -
李颀
李颀(690─751),唐朝著名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县尉。后离职,归隐颍阳。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张旭等素有交往,是当时名士之一。李颀的诗内容丰富,风格洒脱豪放,善于铺叙夸饰以写人状物,音节响亮,语言流畅,气势雄壮。擅长写五古、七言歌行和七律,尤以赠别、边塞和描写音…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原文,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翻译,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赏析,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阅读答案,出自李颀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3642.html
诗词类别
李颀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