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部挽歌三首

作者:张说      朝代:唐朝
李工部挽歌三首原文
锦帐为郎日,金门待诏时。
杨宫先上赋,柏殿几连诗。
瞬息琴歌断,凄凉箫挽悲。
那堪霸陵岸,回首望京师。
宅兆西陵上,平生雅志从。
城临丹阙近,山望白云重。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
无由接神理,挥涕向青松。
常时好宾客,永日对弦歌。
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
墓庭人已散,祭处鸟来处。
碑石生苔藓,荣名岂复多。
李工部挽歌三首拼音解读
jǐn zhàng wéi láng
jīn mén dài zhào shí
yáng gōng xiān shàng
bǎi diàn 殿 lián shī
shùn qín duàn
liáng xiāo wǎn bēi
kān líng àn
huí shǒu wàng jīng shī
zhái zhào 西 líng shàng
píng shēng zhì cóng
chéng lín dān què jìn
shān wàng bái yún zhòng
huì zàng zhī yuán
kàn bēi shí cài yōng
yóu jiē shén
huī xiàng qīng sōng
cháng shí hǎo bīn
yǒng duì xián
shì guī quán xià
shāng xīn nài
tíng rén sàn
chù niǎo lái chù
bēi shí shēng tái xiǎn
róng míng duō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志士的生平和死后的情形。他在官场上有所成就,曾经受到皇帝的封赏和赞誉,并担任过要职。但是,他最终仍然遭遇困境和挫折,被迫离开朝廷回到家乡。他对自己的人生和前途感到无奈和悲哀,对于世事变幻和命运无常深感思索和忧虑。最后,他痛苦地离开人世,留下了孤独和凄凉的墓地,荣誉和名声早已不再重要。整首诗通过对景物、人物、事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和感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豁达坦荡、超脱世俗”的思想。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李工部挽歌三首注释

【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唐张说《李工部挽歌》之三:“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朱子全书》卷十二:“平日已是闻道,那时万一有照管不到,也无奈何。”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衡》:“郡人见而恨之,以势不敌,无奈何。”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江泰:(只好无奈何地连连出声)这又何必呢,这又何必呢?”…展开
【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唐张说《李工部挽歌》之三:“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朱子全书》卷十二:“平日已是闻道,那时万一有照管不到,也无奈何。”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衡》:“郡人见而恨之,以势不敌,无奈何。”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江泰:(只好无奈何地连连出声)这又何必呢,这又何必呢?”折叠

李工部挽歌三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志士的生平和死后的情形。他在官场上有所成就,曾经受到皇帝的封赏和赞誉,并担任过要职。但是,他最终仍然遭遇…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志士的生平和死后的情形。他在官场上有所成就,曾经受到皇帝的封赏和赞誉,并担任过要职。但是,他最终仍然遭遇困境和挫折,被迫离开朝廷回到家乡。他对自己的人生和前途感到无奈和悲哀,对于世事变幻和命运无常深感思索和忧虑。最后,他痛苦地离开人世,留下了孤独和凄凉的墓地,荣誉和名声早已不再重要。整首诗通过对景物、人物、事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和感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豁达坦荡、超脱世俗”的思想。折叠

作者介绍

张说 张说 张说(667─730),唐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武则天永昌中(689),举贤良方正,授太子校书郎。因不肯依附张易之兄弟,忤旨,被流放钦州。唐中宗复位,召回,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兵部侍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监修国史。玄宗时封燕国公,任中书令。因与姚崇不和,贬为相州刺史,再贬岳州刺史。开元九年(721),复为宰相。翌年出任朔方军节度大使…详情

李工部挽歌三首原文,李工部挽歌三首翻译,李工部挽歌三首赏析,李工部挽歌三首阅读答案,出自张说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2163.html

诗词类别

张说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