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

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朝
大酺原文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
无奈向、兰成憔悴,乐广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
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大酺拼音解读
duì xiǔ 宿 yān shōu
chūn qín jìng
fēi shí míng gāo
qiáng tóu qīng pèi
qiān shuāng dōu jìn
nèn shāo xiàng chù
rùn qín
hán qīn zhěn zhàng
chóng wǎng chuī nián lián zhú
yóu tíng rén chù
tīng yán shēng duàn
kùn mián chū shú
nài chóu pín jīng
mèng qīng nán
lián yōu
háng rén guī
zuì xiān niàn liú liáo fáng chē
nài xiàng lán chéng qiáo cuì
guǎng 广 qīng léi
děng xián shí shāng xīn
wèi guài píng yáng
shuāng lèi luò zhōng āi
kuàng xiāo suǒ qīng guó
hóng shēn
mén wài jīng táo shū
yóu gòng shuí bǐng zh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春雨天晚上的景象。烟雾袅绕,春鸟静默,飞雨滴落时高屋中有声响。墙头挂着青玉旗,霜已经洗净了它的一切,新芽相互碰触。湿润的空气渗透到琴弦和枕头之中,寒意侵袭室内,虫网沾着帘竹上。邮亭无人,听见檐下的声音,困倦初熟。但是由于太过忧愁,频繁惊醒,做的梦也很轻易地消失了,自我怜悯着自己的孤独。行人们匆匆离去,最先想到的是流水阻碍车轮前进。无奈地看着曾经美好的兰花变得憔悴,乐广清也瘦弱多了,等闲之间容易受到伤害。作者并不怪责平阳客,只是在笛声中表达了他的悲哀。更何况他所处的国度荒芜寂静,红色的尘土铺满地面,门外的荆桃树依然蓬勃生长。在这样的夜晚,谁会和我一起拿着烛光四处游荡呢?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大酺赏析

这首词全篇俱写雨中情景,因雨而兴悲,抒发了作者宦游异乡、欲归不得的飘泊之感。…展开
这首词全篇俱写雨中情景,因雨而兴悲,抒发了作者宦游异乡、欲归不得的飘泊之感。折叠

大酺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春雨天晚上的景象。烟雾袅绕,春鸟静默,飞雨滴落时高屋中有声响。墙头挂着青玉旗,霜已经洗净了它的一切,新芽…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春雨天晚上的景象。烟雾袅绕,春鸟静默,飞雨滴落时高屋中有声响。墙头挂着青玉旗,霜已经洗净了它的一切,新芽相互碰触。湿润的空气渗透到琴弦和枕头之中,寒意侵袭室内,虫网沾着帘竹上。邮亭无人,听见檐下的声音,困倦初熟。但是由于太过忧愁,频繁惊醒,做的梦也很轻易地消失了,自我怜悯着自己的孤独。行人们匆匆离去,最先想到的是流水阻碍车轮前进。无奈地看着曾经美好的兰花变得憔悴,乐广清也瘦弱多了,等闲之间容易受到伤害。作者并不怪责平阳客,只是在笛声中表达了他的悲哀。更何况他所处的国度荒芜寂静,红色的尘土铺满地面,门外的荆桃树依然蓬勃生长。在这样的夜晚,谁会和我一起拿着烛光四处游荡呢?折叠

作者介绍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六年…详情

大酺原文,大酺翻译,大酺赏析,大酺阅读答案,出自周邦彦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89991.html

诗词类别

周邦彦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