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海棠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朝
摸鱼儿·海棠原文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
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
霜点鬓。
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
才情减尽。
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
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
君细认。
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
年光去迅。
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摸鱼儿·海棠拼音解读
shèn chūn lái lěng yān
cháo cháo chí le fāng xìn
rán zuò nuǎn qíng sān
yòu jiào wàn shū jiāo kùn
shuāng diǎn bìn
pān lìng lǎo
nián nián dài kàn huā fèn
cái qíng jiǎn jìn
chàng fēi xiān
shí jué
zhè fēng yùn
qīng chéng
ào nǎo jiā rén báo mìng
qiáng tóu cén shuí wèn
dōng fēng liáo lài
chuī yān zhī chéng fěn
jūn rèn
huā gòng jiǔ
lái èr shì tiān yóu lìn
nián guāng xùn
màn 绿 chéng yīn
qīng tái mǎn
zuò shí hè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带来的变化和美丽,但也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忧虑。诗中描述出了一段时间里的冷雨连绵,花儿开得比往年迟了,然而三日后却阳光明媚,花儿盛开,在这美景之下,却又感到无限的失落和怅惘。作者忆及年少时所钟爱的文学艺术,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才华渐渐衰退,心中怅惋不已。诗人还借此探讨了“花共酒”这两样东西,它们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珍贵之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都会消失。最后一句话则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的沉思,周围的环境也展现出一片静谧。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摸鱼儿·海棠注释

【无聊赖】无依。汉焦赣《易林·涣之比》:“行触天罡,马死车伤。身无聊赖,困穷乞粮。”《晋书·慕容德载记》:“太上皇帝蒙尘於外,征东、征西乱兵所害。惟朕一身,独无聊赖。”2.郁闷;精神空虚。宋朱淑真《寓怀》诗之一:“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抺看。”明吴承恩《点绛唇》词:“拜月亭前,年年欠下相思债。好无聊赖,斜倚阑干待。”柔石《二月》一:“老人惊骇地复问。老妇继续答,她开始是无聊赖的,以后却起劲地说下去了。”…展开
【无聊赖】无依。汉焦赣《易林·涣之比》:“行触天罡,马死车伤。身无聊赖,困穷乞粮。”《晋书·慕容德载记》:“太上皇帝蒙尘於外,征东、征西乱兵所害。惟朕一身,独无聊赖。”2.郁闷;精神空虚。宋朱淑真《寓怀》诗之一:“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抺看。”明吴承恩《点绛唇》词:“拜月亭前,年年欠下相思债。好无聊赖,斜倚阑干待。”柔石《二月》一:“老人惊骇地复问。老妇继续答,她开始是无聊赖的,以后却起劲地说下去了。”折叠

摸鱼儿·海棠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带来的变化和美丽,但也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忧虑。诗中描述出了一段时间里的冷雨连绵,花儿…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带来的变化和美丽,但也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忧虑。诗中描述出了一段时间里的冷雨连绵,花儿开得比往年迟了,然而三日后却阳光明媚,花儿盛开,在这美景之下,却又感到无限的失落和怅惘。作者忆及年少时所钟爱的文学艺术,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才华渐渐衰退,心中怅惋不已。诗人还借此探讨了“花共酒”这两样东西,它们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珍贵之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都会消失。最后一句话则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的沉思,周围的环境也展现出一片静谧。折叠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嘉定二年(1209)以郊恩补将仕郎,次年调靖安主簿。先后为江淮制置使李珏、广西经略安抚使胡槻辟置幕府。宝庆元年(1225)知建阳县。以言官笺克庄《落梅诗》,激怒史弥远,卷入江湖诗案,经郑清之力辩得释。端平初,真德秀帅闽,辟为帅司参议官。次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嘉熙间,历知袁州、广东提…详情

摸鱼儿·海棠原文,摸鱼儿·海棠翻译,摸鱼儿·海棠赏析,摸鱼儿·海棠阅读答案,出自刘克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89810.html

诗词类别

刘克庄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