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原文
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拼音解读
wàn qǐng fēng tāo
xuě qíng jiāng shàng mài qiān chē
dàn lìng rén bǎo chóu
cuì xiù fēng yíng liǔ
jiàng chún jiǔ làn yīng zhū
zūn qián shǒu niè shu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观赏风景时的心情和感受。他看到了万顷波涛和江上麦田里的车子,但是他内心深处却始终充满了忧愁。他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穿着翠色的袖衣,在风中摇曳,嘴唇像绛色的樱花珠子那样饮酒。他自己也拿起酒杯,用手指戳了戳白霜覆盖的胡须。整个诗歌气氛萧瑟凄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赏析

注释⑴苏:即江苏苏州市。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这句是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⑵这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说明自己的“愁”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念。⑶翠袖:指穿翠绿衣裳的歌女。绛唇:红唇。樱珠:樱桃。这两句是说歌女的舞袖上萦绕着随风飘来如同柳絮般的雪花,当她举杯饮酒时双唇好似烂熟的红樱桃。⑷镊:拔除。霜须:白须。译文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须。…展开
注释⑴苏:即江苏苏州市。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这句是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⑵这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说明自己的“愁”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念。⑶翠袖:指穿翠绿衣裳的歌女。绛唇:红唇。樱珠:樱桃。这两句是说歌女的舞袖上萦绕着随风飘来如同柳絮般的雪花,当她举杯饮酒时双唇好似烂熟的红樱桃。⑷镊:拔除。霜须:白须。译文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须。折叠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观赏风景时的心情和感受。他看到了万顷波涛和江上麦田里的车子,但是他内心深处却始终充满了忧愁。他看到…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观赏风景时的心情和感受。他看到了万顷波涛和江上麦田里的车子,但是他内心深处却始终充满了忧愁。他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穿着翠色的袖衣,在风中摇曳,嘴唇像绛色的樱花珠子那样饮酒。他自己也拿起酒杯,用手指戳了戳白霜覆盖的胡须。整个诗歌气氛萧瑟凄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原文,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翻译,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赏析,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89502.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