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汉月(平调)

作者:柳永      朝代:宋朝
望汉月(平调)原文
明月明月明月。
争奈作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望汉月(平调)拼音解读
míng yuè míng yuè míng yuè
zhēng nài zuò yuán hái quē
qià nián shǎo dòng fáng rén
zàn huān huì qián bié
xiǎo lóu píng kǎn chù
zhèng shì nián shí jiē
qiān qīng guāng yòu jiù
nài yǒng yàn yàn rén jué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明月的美丽和寓意,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感伤。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明月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说“明月明月明月”,强调了明月的美丽和光辉,但接下来却让人有些惋惜,“争奈作圆还缺”,说明明月虽然美丽,但缺少了完整的圆形,暗示了某种不完美或遗憾。 其次,诗人借用明月的形象来比喻人生的离别。他说:“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这里年轻的新婚夫妇被用来暗示离别,表示一段美好时光的结束。这种离别像是许多曾经的相聚,都只是短暂的欢愉,很快就要告别。 最后,诗人在小楼凭槛处观赏着清冷的明月,心中不禁有所感慨。他说:“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这里明月被描绘成“千里清光”的模样,展现出它的持久和永恒。但人生却是短暂的,因此诗人感叹夜已经很深了,他已经厌倦了孤独和离别的滋味。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望汉月(平调)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月的美丽和寓意,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感伤。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明月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说“明月明月明月…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明月的美丽和寓意,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感伤。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明月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说“明月明月明月”,强调了明月的美丽和光辉,但接下来却让人有些惋惜,“争奈作圆还缺”,说明明月虽然美丽,但缺少了完整的圆形,暗示了某种不完美或遗憾。 其次,诗人借用明月的形象来比喻人生的离别。他说:“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这里年轻的新婚夫妇被用来暗示离别,表示一段美好时光的结束。这种离别像是许多曾经的相聚,都只是短暂的欢愉,很快就要告别。 最后,诗人在小楼凭槛处观赏着清冷的明月,心中不禁有所感慨。他说:“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这里明月被描绘成“千里清光”的模样,展现出它的持久和永恒。但人生却是短暂的,因此诗人感叹夜已经很深了,他已经厌倦了孤独和离别的滋味。折叠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详情

望汉月(平调)原文,望汉月(平调)翻译,望汉月(平调)赏析,望汉月(平调)阅读答案,出自柳永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89001.html

诗词类别

柳永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