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芍药)

作者:韩元吉      朝代:宋朝
浪淘沙(芍药)原文
鶗F774怨花残。
谁道春阑。
多情红药待君看。
浓淡晓妆新意态,独占西园。
风叶万枝繁。
犹记平山。
五云楼映玉成盘。
二十四桥明月下,谁凭朱阑。
浪淘沙(芍药)拼音解读
F F 7 7 7 7 4 4 yuàn huā cán
shuí dào chūn lán
duō qíng hóng yào dài jūn kàn
nóng dàn xiǎo zhuāng xīn tài
zhàn 西 yuán
fēng wàn zhī fán
yóu píng shān
yún lóu yìng chéng pán
èr shí qiáo míng yuè xià
shuí píng zhū l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春天赏花时的情景和心情。首句“鶗怨花残”指的是女子因为花谢而感到失落和遗憾。接下来的几句表现出她对春天的离别和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她对爱情的期待。最后两句提到了月色和桥梁,意味着这个女子可能正在等待与自己心仪的人相遇。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多情的女子在春天里寻觅爱情的渴望和失落。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浪淘沙(芍药)注释

【二十四桥】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驛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西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淮南八月泻银河。”漢…展开
【二十四桥】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驛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西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淮南八月泻银河。”漢折叠

浪淘沙(芍药)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春天赏花时的情景和心情。首句“鶗怨花残”指的是女子因为花谢而感到失落和遗憾。…展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春天赏花时的情景和心情。首句“鶗怨花残”指的是女子因为花谢而感到失落和遗憾。接下来的几句表现出她对春天的离别和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她对爱情的期待。最后两句提到了月色和桥梁,意味着这个女子可能正在等待与自己心仪的人相遇。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多情的女子在春天里寻觅爱情的渴望和失落。折叠

作者介绍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详情

浪淘沙(芍药)原文,浪淘沙(芍药)翻译,浪淘沙(芍药)赏析,浪淘沙(芍药)阅读答案,出自韩元吉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83968.html

诗词类别

韩元吉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