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
- 记高冈、两凤揽朝晖,翩翻万里来。
向槐厅深处,松厅紧里,却立徘徊。
一舸风帆烟浪,拟竖锦江桅。
聊为玄晖老,共拂尘埃。
我亦归来岩壑,正不妨散诞,笑口频开。
算人间成败,何用苦惊猜。
便江南、求田问舍,把岁寒、三友一圈栽。
今宵酒,只消鲸吸,不要论杯。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谊、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高冈”、“两凤”、“朝晖”等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而“向槐厅深处,松厅紧里,却立徘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矛盾和迷茫。 接下来的几句话中,“一舸风帆烟浪,拟竖锦江桅。”通过想象诗人乘船游览江南的场景,表现出他对于旅行和探险的热爱。而“聊为玄晖老,共拂尘埃。”则是从心灵层面上讲述了与朋友分享生活经历和感悟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算人间成败,何用苦惊猜。便江南、求田问舍,把岁寒、三友一圈栽。”则是在告诫人们不要过分关注成功或失败,而是应该享受人生,培养友谊,联系自然。通过这种态度去寻找快乐和满足。
- 背诵
-
八声甘州(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注释
【求田问舍】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元无名氏《喜春来》曲:“春方好处花将过,人到荣时髮已皤。求田问舍待如何?皆未可,樽有酒且高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三节:“北方的士族一过江来,就纷纷求田问舍。”亦省作“求田”。宋王安石《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刘郎才气亦求田。”汉…展开【求田问舍】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元无名氏《喜春来》曲:“春方好处花将过,人到荣时髮已皤。求田问舍待如何?皆未可,樽有酒且高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三节:“北方的士族一过江来,就纷纷求田问舍。”亦省作“求田”。宋王安石《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刘郎才气亦求田。”汉折叠八声甘州(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谊、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高冈”、“两凤”、“朝晖”等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展开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谊、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高冈”、“两凤”、“朝晖”等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而“向槐厅深处,松厅紧里,却立徘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矛盾和迷茫。 接下来的几句话中,“一舸风帆烟浪,拟竖锦江桅。”通过想象诗人乘船游览江南的场景,表现出他对于旅行和探险的热爱。而“聊为玄晖老,共拂尘埃。”则是从心灵层面上讲述了与朋友分享生活经历和感悟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算人间成败,何用苦惊猜。便江南、求田问舍,把岁寒、三友一圈栽。”则是在告诫人们不要过分关注成功或失败,而是应该享受人生,培养友谊,联系自然。通过这种态度去寻找快乐和满足。折叠 -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八声甘州(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原文,八声甘州(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翻译,八声甘州(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赏析,八声甘州(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阅读答案,出自吴潜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80598.html
诗词类别
吴潜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