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寨儿令
- 春水绕门,树围村,雨初晴满川花草新。
鸡犬欣欣,鸥鹭纷纷,占断玉溪春。
爱庞公不入城阃,喜陈抟高卧烟云,陆龟蒙长散诞,陶元亮自耕耘。
这几君,都不是等闲人。
夏爱绰然,靠林泉,正当门满池千叶莲。
一带山川,万顷风烟,都在几席边。
压枝低金杏如拳,客来时樽酒留连。
按新声歌乐府,分险韵赋诗篇。
见胎仙,飞下九重天。
秋水影寒,藕花残,被西风有人独倚阑。
醉眼遥观,北渚南山,照映锦斓斑。
利名尘不到柴关,绰然亭倒大幽闲。
共三闾歌楚些,同四皓访商颜。
笑人间,无处不邯郸。
冬白战体天欲明,觉寒生,打书窗只闻风有声。
步出柴荆,遥望郊坰,滚滚势如倾。
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
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
巧丹青,怎画绰然亭?赴詹事丞召至通州感疾还家干送行,谩长亭,被恩书挽回云水情。
才到燕京,便要回程,你好自在也老先生!带行人所望无成,管伴使饮气吞声。
水和山应也恨,来与去不曾停。
几曾经,不睹是的晋渊明?自挂冠,历长安,共白云往来山水间。
名不相干,利不相关,天地一身闲。
绿杨堤黄鸟绵蛮,红蓼滩白鹭翩翻。
尽红尘千万丈,飞不到钓鱼滩。
只一竿,钓出水中仙。
绰然亭独坐白日迟,锦鸠啼,看儿童汲泉浇菜畦。
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映青山茅舍疏篱,绕孤村流水花堤。
看蜂蝶高下舞,任鸥鹭往来飞。
笑嘻嘻,不觉日平西。
寿日燕饮一雨晴,百花明,谢诸公不辞郊外行。
尽是簪缨,充塞门庭,车马闹纵横。
递香罗争祝长生,捧金杯斗和歌声。
彻青霄仙乐响,扶翠袖玉山倾。
眼睁睁,险踏碎绰然亭。
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
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
会波楼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
大明湖摇画舫,华不注倒壶觞。
这几场,忙杀柘枝娘。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形容了四季景色和生活场景。春天,春水环绕着门前,树木环绕着村庄,雨后初晴时,花草更新鲜,人们的鸡犬欢快,鸥鹭也在飞舞。夏天,人们靠近林泉,在满池的莲叶中欣赏山川秀丽的景色。在客人来访时,主人们会备上美酒,在凉爽的气息中观赏艺术作品。秋天时,景色变得更加寒冷,花儿开始枯萎,人们倚在阑栏处,远眺北渚南山,静静地倾听风的声音。冬天是战争期间,人们回归家乡,在窗边听风,看雪纷飞。整个生命中,没有名利关系,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游玩秋光,朋友相聚,共同度过欢乐时光。
- 背诵
-
【越调】寨儿令注释
【千叶莲】传说中的一种多瓣莲花。《楞严经》卷一:“於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华山记》:“山顶池中生千叶莲,服之羽化,因名华山也。”俞锷《岛南杂诗》:“閒依赤水三珠树,却梦灵光千叶莲。”典【九重天】认为天有九层,因泛言天为“九重天”。《淮南子·天文训》:“天有九重。”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引宋善威诗:“月落三株树,日映九重天。”《封神演义》第二回:“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李瑛《我们的飞机》诗:“等信号,一步跨上九重天,回头看,全国人民望着你!”2.指帝王或朝廷。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宋晏殊《浣溪沙》词:“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覲九重天。”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稳请受着九重天雨露恩和宠。”清李渔《风筝误·请兵》:“羽书飞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边。”【老先生】1.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谊年二十餘,最为少。每詔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我説的是那没体面的相公们,老先生是正人君子,岂有偷觜之理。”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老先生宁愿和其他救国同志共甘苦,不愿独坐,始终未曾应允。”亦省称“老先”。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大撒脚步正往东北走,合伙了箇敬仲老先纔显俺的名。”2.旧时官场中的称呼。宋时已有之,但非仕途常称;元时始称于官场;明代,三司见督抚称老先生,见巡抚称先生大人,虽行而犹有分别;清康熙以后渐滥,京官通称老先生。明冯惟敏《新水令·送李阁老石鹿归田》套曲:“呀,老先生去国,方显的元臣出处得其宜。”《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亦省称“老先”。清翟灏《通俗编·何氏语林》:“前明太监称卿大夫,每曰‘老先’而不云‘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钱少宰老先新点了兵部,狠命的央晚生陪他上京。”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老先生》。【杨柳风】谓春风。前蜀牛峤《更漏子》词:“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元刘庭信《一枝花·春日送别》套曲:“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清吴伟业《永和宫词》:“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簫。”【笑嘻嘻】喜笑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笑嘻嘻进堂中,望见了闻俊卿,先自欢喜。”《红楼梦》第一一八回:“那宝玉看着书子,笑嘻嘻走进来。”章炳麟《新方言·释词》:“今人形状笑态,犹曰笑嘻嘻。”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全家老小都笑嘻嘻地出来接待着带枪的喜客。”【眼睁睁】1.张目注视貌。元张养浩《寨儿令·寿日燕饮》曲:“眼睁睁,险踏碎绰然亭。”《水浒传》第八一回:“俺两个从小在开封府勾当,这门下不知出入了几万遭,你颠倒只管盘问,梁山泊人眼睁睁的都放他过去了。”沙汀《烦恼》:“撩开疤上重疤的破帐门,他看见妻子还眼睁睁躺在床上。”2.睁眼看着,无可奈何。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争奈我夫主无辜受禁,眼睁睁不得脱难。”《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把个权勿用气的眼睁睁,敢怒而不敢言。”《红楼梦》第五回:“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巴金《利娜·第十五封信》:“可是在我周围的女人伤心地哭着的时候,我却伸起头眼睁睁地望着那些人形。”【历下亭】。一名客亭。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畔。面山环湖,风景殊胜。约建于北魏年间。唐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杨揆《台城路·游大明湖》词:“歷下亭荒,鹊华山近,七十二泉争注。”林纾《明湖泛雨记》:“思见歷下亭访渔洋老人咏秋柳处。”典…展开【千叶莲】传说中的一种多瓣莲花。《楞严经》卷一:“於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华山记》:“山顶池中生千叶莲,服之羽化,因名华山也。”俞锷《岛南杂诗》:“閒依赤水三珠树,却梦灵光千叶莲。”典【九重天】认为天有九层,因泛言天为“九重天”。《淮南子·天文训》:“天有九重。”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引宋善威诗:“月落三株树,日映九重天。”《封神演义》第二回:“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李瑛《我们的飞机》诗:“等信号,一步跨上九重天,回头看,全国人民望着你!”2.指帝王或朝廷。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宋晏殊《浣溪沙》词:“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覲九重天。”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稳请受着九重天雨露恩和宠。”清李渔《风筝误·请兵》:“羽书飞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边。”【老先生】1.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谊年二十餘,最为少。每詔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我説的是那没体面的相公们,老先生是正人君子,岂有偷觜之理。”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老先生宁愿和其他救国同志共甘苦,不愿独坐,始终未曾应允。”亦省称“老先”。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大撒脚步正往东北走,合伙了箇敬仲老先纔显俺的名。”2.旧时官场中的称呼。宋时已有之,但非仕途常称;元时始称于官场;明代,三司见督抚称老先生,见巡抚称先生大人,虽行而犹有分别;清康熙以后渐滥,京官通称老先生。明冯惟敏《新水令·送李阁老石鹿归田》套曲:“呀,老先生去国,方显的元臣出处得其宜。”《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亦省称“老先”。清翟灏《通俗编·何氏语林》:“前明太监称卿大夫,每曰‘老先’而不云‘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钱少宰老先新点了兵部,狠命的央晚生陪他上京。”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老先生》。【杨柳风】谓春风。前蜀牛峤《更漏子》词:“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元刘庭信《一枝花·春日送别》套曲:“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清吴伟业《永和宫词》:“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簫。”【笑嘻嘻】喜笑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笑嘻嘻进堂中,望见了闻俊卿,先自欢喜。”《红楼梦》第一一八回:“那宝玉看着书子,笑嘻嘻走进来。”章炳麟《新方言·释词》:“今人形状笑态,犹曰笑嘻嘻。”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全家老小都笑嘻嘻地出来接待着带枪的喜客。”【眼睁睁】1.张目注视貌。元张养浩《寨儿令·寿日燕饮》曲:“眼睁睁,险踏碎绰然亭。”《水浒传》第八一回:“俺两个从小在开封府勾当,这门下不知出入了几万遭,你颠倒只管盘问,梁山泊人眼睁睁的都放他过去了。”沙汀《烦恼》:“撩开疤上重疤的破帐门,他看见妻子还眼睁睁躺在床上。”2.睁眼看着,无可奈何。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争奈我夫主无辜受禁,眼睁睁不得脱难。”《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把个权勿用气的眼睁睁,敢怒而不敢言。”《红楼梦》第五回:“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巴金《利娜·第十五封信》:“可是在我周围的女人伤心地哭着的时候,我却伸起头眼睁睁地望着那些人形。”【历下亭】。一名客亭。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畔。面山环湖,风景殊胜。约建于北魏年间。唐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杨揆《台城路·游大明湖》词:“歷下亭荒,鹊华山近,七十二泉争注。”林纾《明湖泛雨记》:“思见歷下亭访渔洋老人咏秋柳处。”典折叠【越调】寨儿令诗意赏析
-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朝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越调】寨儿令原文,【越调】寨儿令翻译,【越调】寨儿令赏析,【越调】寨儿令阅读答案,出自张养浩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80185.html
诗词类别
张养浩的诗词
- 《游香山》
- 《建宁道中》
- 《山坡羊·潼关怀古》
- 《休日郊外》
- 《拟四季归田乐四首 其一 春》
- 《云庄遣兴自和二首 其二》
- 《遂閒堂独坐自和三首 其一》
- 《寄省参议王继学诸友自和四首 其二》
- 《拟四季归田乐四首 其二 夏》
- 《【双调】水仙子》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