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感(十首选二)
-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朝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
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
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整首诗描绘了官员为达到升迁和功名所采用的手段以及在政治争斗中的遭遇。 其中,“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意思是不要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小小的晋升计划上,而应该争取更高的官职和荣誉。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形容当时政治派别之间争权夺利,各自拥有人马势力。 “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说明朝廷政务主要掌握在高级将领手中,而粮食、军需等则需要依赖广大农民。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描述了富庶繁华的淮南地区,以及在那里设立的管理机构的安逸和贪婪。 “朝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反映了时代黑暗的政治环境,许多清白无辜的人因为被人诬告而被关押。 “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暗示张九龄不赞成当时朝廷对付少数民族反抗的手段,认为应该采取和平解决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争取到自己的功名。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形象地描述了高层官员之间争夺官位和排斥异己的残酷现实。 最后两句“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表达了张九龄对于时代黑暗和政治腐败的悲愤,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清正廉洁的执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 背诵
-
读史杂感(十首选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整首诗描绘了官员为达到升迁和功名所采用的手段以及在政治争斗中的遭遇。…展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整首诗描绘了官员为达到升迁和功名所采用的手段以及在政治争斗中的遭遇。 其中,“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意思是不要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小小的晋升计划上,而应该争取更高的官职和荣誉。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形容当时政治派别之间争权夺利,各自拥有人马势力。 “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说明朝廷政务主要掌握在高级将领手中,而粮食、军需等则需要依赖广大农民。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描述了富庶繁华的淮南地区,以及在那里设立的管理机构的安逸和贪婪。 “朝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反映了时代黑暗的政治环境,许多清白无辜的人因为被人诬告而被关押。 “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暗示张九龄不赞成当时朝廷对付少数民族反抗的手段,认为应该采取和平解决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争取到自己的功名。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形象地描述了高层官员之间争夺官位和排斥异己的残酷现实。 最后两句“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表达了张九龄对于时代黑暗和政治腐败的悲愤,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清正廉洁的执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折叠 -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读史杂感(十首选二)原文,读史杂感(十首选二)翻译,读史杂感(十首选二)赏析,读史杂感(十首选二)阅读答案,出自吴伟业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59122.html
诗词类别
吴伟业的诗词
- 《昙阳观访文学博介石兼读苍雪师旧迹有感》
- 《读史杂感 其六》
- 《西江月 灵岩听法 咏雪塑僧伽像》
- 《临江仙 逢旧》
- 《赠辽左故人三首 其三》
- 《题归元恭僧服小像 其二》
- 《遣闷 其一》
- 《其十三》
- 《金人捧露盘 观演秣陵春》
- 《菩萨蛮 野景 闺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