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严子陵传
- 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一位有才华但命运坎坷的人物——严陵。他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曾经担任过汉献帝的宰相。但由于他不屑于向权贵低头,竟被其政敌所毁,被贬至汉中,最终死于异地。 诗中“客星”指的就是严陵,“何补汉中兴”则暗示了严陵本来有可能辅佐汉献帝振兴国家,但却遭到了政敌的阻挠和打压。而“清风冷似冰”则形象地表达出严陵孤独无助的处境。 诗的后半部分则提到了两个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其中“阿瞒”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蜀汉皇帝刘备,他曾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将汉朝名臣张昭的家族移往自己的领地,以此表达对先贤的尊重;而“汉鼎”则是指东汉时期的铜器,代表着帝国的权威和荣耀。 作者通过引用这两个历史事件来对比严陵的处境,表达出他对先贤的怀念和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最后一句“人间何处有严陵”则反映了严陵的才华和品德在当时无人能及,是一种颇具感伤色彩的评价。
- 背诵
-
读严子陵传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一位有才华但命运坎坷的人物——严陵。他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曾经担任过汉献帝的宰相。但由…展开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一位有才华但命运坎坷的人物——严陵。他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曾经担任过汉献帝的宰相。但由于他不屑于向权贵低头,竟被其政敌所毁,被贬至汉中,最终死于异地。 诗中“客星”指的就是严陵,“何补汉中兴”则暗示了严陵本来有可能辅佐汉献帝振兴国家,但却遭到了政敌的阻挠和打压。而“清风冷似冰”则形象地表达出严陵孤独无助的处境。 诗的后半部分则提到了两个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其中“阿瞒”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蜀汉皇帝刘备,他曾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将汉朝名臣张昭的家族移往自己的领地,以此表达对先贤的尊重;而“汉鼎”则是指东汉时期的铜器,代表着帝国的权威和荣耀。 作者通过引用这两个历史事件来对比严陵的处境,表达出他对先贤的怀念和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最后一句“人间何处有严陵”则反映了严陵的才华和品德在当时无人能及,是一种颇具感伤色彩的评价。折叠 -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禅,召除秘书监。…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读严子陵传原文,读严子陵传翻译,读严子陵传赏析,读严子陵传阅读答案,出自杨万里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59001.html
诗词类别
杨万里的诗词
-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 《塘闸》
- 《初夏即事十二解》
- 《赠墨工张公明》
- 《过望亭六首》
- 《溪边回望东园桃李》
- 《已至湖尾望见西山三首》
- 《观张功父南湖海棠,杖藜走笔》
- 《出永丰县西石桥上闻子规二首 其二》
- 《和马公弼雪》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