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刘伯玉生辰)
- 东风初到,小梅枝上,又惊春近。
料天台不比,人间日月,桃萼红英晕。
刘郎浪迹凭谁问。
莫因诗瘦损。
怕桑田变海,仙源重返,老大无人认。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初至时小梅枝上的桃花红英,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但是作者也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提到了流浪和老去的隐忧。 第一句表达了东风(春风)初到,小梅枝上的桃花开放,离不开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同时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作者接下来说“又惊春近”,暗示着对于时间的敏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二句通过对比“天台”和“人间”的日月,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无限可能和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第三句中的“料”表示猜测,“天台不比”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天上的日月和地上的日月并没有什么区别,说明他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是平等的。 “桃萼红英晕”则形容了那些正在盛开的桃花。 第四句提到了刘郎,可能是个具体的人物或者是代指男子。他“浪迹”表示他漂泊不定,虽然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归宿在哪,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坚毅的心态。而“凭谁问”则暗示了他漂泊的孤独和无依。 第五句中,“莫因诗瘦损”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这位刘郎不要为文学事业过度疲劳,不要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精神状态换来一时的成就。 最后两句“怕桑田变海,仙源重返,老大无人认”,表现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担忧,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故可能会让我们失去曾经拥有的一切,龄老之后也许会被世人所遗忘。
- 背诵
-
探春令(刘伯玉生辰)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初至时小梅枝上的桃花红英,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但是作者也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提到了流浪和老去的隐忧。…展开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初至时小梅枝上的桃花红英,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但是作者也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提到了流浪和老去的隐忧。 第一句表达了东风(春风)初到,小梅枝上的桃花开放,离不开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同时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作者接下来说“又惊春近”,暗示着对于时间的敏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二句通过对比“天台”和“人间”的日月,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无限可能和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第三句中的“料”表示猜测,“天台不比”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天上的日月和地上的日月并没有什么区别,说明他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是平等的。 “桃萼红英晕”则形容了那些正在盛开的桃花。 第四句提到了刘郎,可能是个具体的人物或者是代指男子。他“浪迹”表示他漂泊不定,虽然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归宿在哪,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坚毅的心态。而“凭谁问”则暗示了他漂泊的孤独和无依。 第五句中,“莫因诗瘦损”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这位刘郎不要为文学事业过度疲劳,不要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精神状态换来一时的成就。 最后两句“怕桑田变海,仙源重返,老大无人认”,表现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担忧,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故可能会让我们失去曾经拥有的一切,龄老之后也许会被世人所遗忘。折叠 -
杨无咎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探春令(刘伯玉生辰)原文,探春令(刘伯玉生辰)翻译,探春令(刘伯玉生辰)赏析,探春令(刘伯玉生辰)阅读答案,出自杨无咎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50395.html
诗词类别
杨无咎的诗词
- 《水调歌头(次向芗林韵)》
- 《垂丝钓(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
- 《品令·水寒江静》
- 《水龙吟 其五》
- 《夜行船(白玉)》
- 《朝中措(熟水)》
- 《忆秦娥·情难足》
- 《夜行船(周三五)》
- 《卜算子(李宜人生辰)》
- 《醉花阴 其五》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