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寄武昌一公
- 见说武昌江上住,柏枯槐朽战时风。
知师诗癖难医也,霜洒芦花明月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陪郑侍御江亭夜坐》。诗中写到一个难以治愈的文学癖好。 首先,诗人提到了一位在武昌江畔居住的老师,他所生活的环境已经被战乱摧毁得面目全非。柏树、槐树都已经凋零枯萎,只有战时的风还在吹拂着这片土地。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想表现的是战争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破坏。 接着,诗人回到主题,谈到知师有一种无法治愈的爱好,即写诗作文。这样的爱好如同病态,难以治疗。即使是在芦花飘洒、月光下明亮的时刻,也无法抑制他的写作欲望。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自己对于文学的热爱和执着程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于战争与文学的交相辉映,传达出诗人对于和平的期盼以及个人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坚持。
- 背诵
-
秋末寄武昌一公诗意赏析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陪郑侍御江亭夜坐》。诗中写到一个难以治愈的文学癖好。 首先,诗人提到了一位在武昌江畔居住的…展开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陪郑侍御江亭夜坐》。诗中写到一个难以治愈的文学癖好。 首先,诗人提到了一位在武昌江畔居住的老师,他所生活的环境已经被战乱摧毁得面目全非。柏树、槐树都已经凋零枯萎,只有战时的风还在吹拂着这片土地。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想表现的是战争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破坏。 接着,诗人回到主题,谈到知师有一种无法治愈的爱好,即写诗作文。这样的爱好如同病态,难以治疗。即使是在芦花飘洒、月光下明亮的时刻,也无法抑制他的写作欲望。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自己对于文学的热爱和执着程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于战争与文学的交相辉映,传达出诗人对于和平的期盼以及个人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坚持。折叠 -
贯休
贯休(832-912),唐末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七岁出家,后云游四方,广事干谒。乾宁初年(894),谒吴越王钱鏐,献贺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鏐有称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易为「四十州」,然后方肯接见。他回答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余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遂拂袖而去。天复中(901-904)入蜀,谒…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秋末寄武昌一公原文,秋末寄武昌一公翻译,秋末寄武昌一公赏析,秋末寄武昌一公阅读答案,出自贯休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44125.html
诗词类别
贯休的诗词
- 《送郑侍郎骞赴阙》
- 《春送赵文观送故合州座主神榇归洛》
- 《送郑准赴举》
- 《悼张道古(昭宗时道古官拾遗以直谏贬蜀中死)》
-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尧铭》
- 《甘雨应祈》
- 《寄匡山纪公》
- 《杞梁妻》
- 《黄莺》
- 《陪冯使君游六首。钓罾潭》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