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节进
- 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
振摇三蜀地,耸发万年枝。
出震同中古,承乾动四夷。
恩颁新命广,泪向旧朝垂。
大宝归玄谶,殊祥出远池。
法天深罔测,体圣妙难知。
俭德为全德,无思契十思。
丕图非力致,英武悉天资。
正直方亲切,回邪岂敢窥。
将排颇与牧,相得稷兼夔。
盐出符真主,麟来合大规。
赓歌随羽籥,奕叶斅伊祁。
寡欲情虽泰,忧民色未怡。
盛如唐创业,宛胜晋朝仪。
旰食宫莺啭,宵衣禁漏迟。
多于汤土地,还有禹胼胝。
视物如伤日,胜残去杀时。
守文情的的,无逸戒孜孜。
轩顼风重振,皇唐鼎创移。
始闻呈瑞石,又报产灵芝。
覆帱高缘大,包容妙在卑。
兄呼春赫日,师指佛牟尼。
佳气宸居合,淳风乐府吹。
急贤彰帝业,解网见天慈。
粟赤千千窖,军雄万万儿。
八蛮须稽颡,四海仰昌期。
玉辇嫔嫱拥,宫花锦绣欹。
尧云同叆叇,汉祖太驱驰。
氛祲根株尽,浇讹朕兆隳。
山河方有截,野逸诏无遗。
境静消锋镝,田香熟稻r1。
梦中逢傅说,殿上见辛毗。
金镜悬千古,彤云起四维。
盛行唐典法,再睹舜雍熙。
祝寿乾文动,郊天太一随。
煌煌还宿卫,亹亹叶声诗。
饮醴和甘雨,非烟绕御帷。
银轮随宝马,玉沼见金龟。
杳杳闻韵濩,重重降抚绥。
魏徵须却出,葛亮更何之。
简约逾前古,升平美不疑。
触邪羊唅唅,鼓腹叟嘻嘻。
迈五方云大,超三始见奇。
锦霞连紫极,仙鸟下峨眉。
谢傅还为傅,周师又作师。
纳隍为永任,从谏契无为。
子子寰瀛主,孙孙日月旗。
寿春嗟寿域,万国尽虔祈。
捧日三车子,恭思八彩眉。
愿将七万岁,匍匐拜瑶墀。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篇赞颂唐代盛世的长诗,描绘了唐朝的兴起和繁荣。诗人通过对唐朝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描写,表达了对唐朝的景象和成就的钦佩和敬仰。 第一段中,诗人描述了唐朝得天独厚、基业长青,具有伟大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前景的局面。第二段中,诗人称赞唐太宗李世民开创新纪元、扶持百姓,为国家带来了广泛的变革和进步。第三段中,诗人主要是以法天深奥难测、体圣妙不可思议的形式来形容唐太宗的治国能力和道德水平。 接下来几段主要描述了唐太宗的领导才能、政绩和人品,如“俭德为全德”、“正直方亲切”、“视物如伤日”等,以及他培养和尊重贤士的态度和方法。最后一段则展示了唐朝社会的安定和繁荣,以及朝野上下的祈祷和向往。 整篇诗歌语言华丽、意境壮美,展现了唐朝的辉煌和历史价值。
- 背诵
-
寿春节进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赞颂唐代盛世的长诗,描绘了唐朝的兴起和繁荣。诗人通过对唐朝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描写,表达了对唐朝的景…展开这首诗是一篇赞颂唐代盛世的长诗,描绘了唐朝的兴起和繁荣。诗人通过对唐朝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描写,表达了对唐朝的景象和成就的钦佩和敬仰。 第一段中,诗人描述了唐朝得天独厚、基业长青,具有伟大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前景的局面。第二段中,诗人称赞唐太宗李世民开创新纪元、扶持百姓,为国家带来了广泛的变革和进步。第三段中,诗人主要是以法天深奥难测、体圣妙不可思议的形式来形容唐太宗的治国能力和道德水平。 接下来几段主要描述了唐太宗的领导才能、政绩和人品,如“俭德为全德”、“正直方亲切”、“视物如伤日”等,以及他培养和尊重贤士的态度和方法。最后一段则展示了唐朝社会的安定和繁荣,以及朝野上下的祈祷和向往。 整篇诗歌语言华丽、意境壮美,展现了唐朝的辉煌和历史价值。折叠 -
贯休
贯休(832-912),唐末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七岁出家,后云游四方,广事干谒。乾宁初年(894),谒吴越王钱鏐,献贺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鏐有称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易为「四十州」,然后方肯接见。他回答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余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遂拂袖而去。天复中(901-904)入蜀,谒…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寿春节进原文,寿春节进翻译,寿春节进赏析,寿春节进阅读答案,出自贯休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44018.html
诗词类别
贯休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