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奉先寺
-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宿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已经有幸在寺僧的引导下游览了奉先寺,晚上又住在了这寺中。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虚籁 一作:灵籁)
只听得阴暗的山谷里响起了阵阵风声, 透过树枝看到那月光闪烁着清朗的光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那高耸的龙门山好象靠近了天上的星辰, 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只觉得寒气透衣。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将要醒来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 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参考资料:1、谭习朴.《历代诗人咏洛阳》: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40页2、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页3、张川申任天等.《咏洛古诗选》: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77页4、廖仲安著.《反刍集》续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217-219 -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诗乃以招提名寺僧。阴壑(hè)生虚籁(lài),月林散清影。(虚籁 一作:灵籁)
阴壑:幽暗的山谷。虚籁:指风声。清影:清朗的光影,指月光。天阙(què)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天阙:一作”天窥“,本为星名,此指龙门。象纬:指的是星象经纬,即日月五星,这里当指夜空中的星辰。云卧:龙门山高入云,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觉:睡觉。深省:醒悟,慨叹。参考资料:1、谭习朴.《历代诗人咏洛阳》: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40页2、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页3、张川申任天等.《咏洛古诗选》: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77页4、廖仲安著.《反刍集》续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217-219 -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这四句写夜宿的景色。幽暗的山谷中生出阵阵冷风,月光下的林木被风吹得疏影摇动。诗人用一个“散”字描绘林木的动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妙不可言。诗人抬头看,数量繁多的星辰高挂在晴朗明澈的夜空中,仿佛迎面而来。一个“逼”字,也是极富表现力的字眼,生动地展现了星辰直欲向人逼近的那种压迫感。诗人夜卧,身上衣服单薄,蚀骨侵肌的清冷,令人不胜其寒,由此塑造了一个虚白高寒的环境。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尘俗之念必然为之一洗,悉数忘却世间的纷扰与喧嚣,心灵从而得到净化。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两句,含蓄而富有深意。诗人在快要睡醒时突然听到清晨的钟声,内心为之一惊,产生深刻的警悟,意有所得,直如禅家顿悟。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描绘了夜宿奉先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青年时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佛教的初步认识。
参考资料:1、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页2、阳光关永礼主编.《中国山川名胜诗文鉴赏辞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121页 - 背诵
-
游龙门奉先寺注释及译文
晚上又住在了这寺中。 只听得阴暗的山谷里响起了阵阵风声, 透过树枝看到那月光闪烁着清朗的光影。 那高耸的龙门山好象靠近了天上的星辰, 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只觉得寒气透衣。 将要醒来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 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展开注释
①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南。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一座石窟
②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诗乃以招提名寺僧。
③虚籁:指风声。
④天阙:韦应物《龙门游眺》诗云“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阙”。象纬:天上星象错列,如经纬一般。
⑤这两句都是形容高寒。已经有幸在寺僧的引导下游览了奉先寺。
译文
晚上又住在了这寺中。 只听得阴暗的山谷里响起了阵阵风声, 透过树枝看到那月光闪烁着清朗的光影。 那高耸的龙门山好象靠近了天上的星辰,
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只觉得寒气透衣。 将要醒来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 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
折叠 -
游龙门奉先寺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开元二十四年(736)在洛阳时所作。龙门,俗称龙门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余里,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佛教胜地,寺院众多,佛事兴盛。奉先寺唐上元二年(675)寺中有卢舍那大佛像及石刻群,雄伟壮观,为龙门石窟之首。…展开这首诗是杜甫开元二十四年(736)在洛阳时所作。龙门,俗称龙门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余里,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佛教胜地,寺院众多,佛事兴盛。奉先寺唐上元二年(675)寺中有卢舍那大佛像及石刻群,雄伟壮观,为龙门石窟之首。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四句写夜宿的景色。幽暗的山谷中生出阵阵冷风,月光下的林木被风吹得疏影摇动。诗人用一个“散”字描绘林木的动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妙不可言。象纬,指的是星象经纬,即日月五星,这里当指夜空中的星辰。诗人抬头看,数量繁多的星辰高挂在晴朗明澈的夜空中,仿佛迎面而来。一个“逼”字,也是极富表现力的字眼,生动地展现了星辰直欲向人逼近的那种压迫感。诗人夜卧,身上衣服单薄,蚀骨侵肌的清冷,令人不胜其寒,由此塑造了一个虚白高寒的环境。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尘俗之念必然为之一洗,悉数忘却世间的纷扰与喧嚣,心灵从而得到净化。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两句,含蓄而富有深意。诗人快要睡醒时突然听到清晨的钟声,内心为之一惊,产生深刻的警悟,意有所得,直如禅家顿悟。
钟是佛教礼仪中的重要法器,深沉宏亮的钟声更被赋予“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的独特含义,高大的钟楼也为名刹古寺增加了神圣庄严。寺院的钟依照用途分为梵钟和半钟两种。梵钟又称大钟、撞钟、洪钟、华鲸、华钟等等,多为青铜制造,悬挂在钟楼上,用来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半钟又称唤钟、小钟,多用黄铜铸造,通常高约六十至八十公分,吊在佛堂一角,用来通告法会等行事的开始,所以又叫做行事钟。寺院召集僧人上殿诵经,乃至日常的起床、吃饭、睡觉,无不以钟声为号。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家,长夜已过,要抓紧时间修持,别再放逸贪睡;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为修行人启蒙发昧。寺院一天的作息,始于钟声,终于钟声。
唐代文化兼容并包,士人广泛受到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虽然老杜并非佛教信徒,然而对于佛教思想领悟既深,下笔虽然不用禅语,却得禅理。
折叠 -
这首诗是杜甫开元二十四年(736)在洛阳时所作。时年诗人25岁,游览洛阳,夜宿于龙门奉先寺,有感而发,从而写下这首诗。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游龙门奉先寺原文,游龙门奉先寺翻译,游龙门奉先寺赏析,游龙门奉先寺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413.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
- 《赤甲》
- 《柳司马至》
- 《哭李常侍峄二首》
- 《贫交行》
-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
-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国辅、休烈)》
- 《丽人行》
-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