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

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咏怀古迹五首原文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永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咏怀古迹五首拼音解读
zhī dōng běi fēng chén
piāo 西 nán tiān jiān
sān xiá lóu tái yān yuè
gòng yún shān
jié shì zhǔ zhōng lài
āi shí qiě wèi hái
xìn píng shēng zuì xiāo
nián shī dòng jiāng guān
yáo luò shēn zhī sòng bēi
fēng liú shī
chàng wàng qiān qiū lèi
xiāo tiáo dài tóng shí
jiāng shān zhái kōng wén zǎo
yún huāng tái mèng
zuì shì chǔ gōng mǐn miè
zhōu rén zhǐ diǎn dào jīn
qún shān wàn jīng mén
shēng zhǎ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tái lián shuò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huà shě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huán pèi kōng guī yuè hún
qiān zǎi zuò
fèn míng yuàn hèn zhōng lùn
shǔ zhǔ kuī xìng sān xiá
bēng nián zài yǒng ān gōng
cuì huá xiǎng xiàng kōng shān
diàn 殿 zhōng
miào shān sōng cháo yǒng
suì shí zǒu cūn wēng
hóu cháng lín jìn
jūn chén tóng
zhū míng chuí zhòu
zōng chén xiàng qīng gāo
sān fèn chóu
wàn yún xiāo máo
zhòng zhī jiān jiàn
zhǐ huī ruò dìng shī xiāo cáo
yùn hàn zuò zhōng nán
zhì jué shēn jiān jūn lá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piāo)(bó)西南天地间。
支离:流离。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淹:滞留。日月:岁月,时光。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共云山:共居处。

(jié)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词客:诗人自谓。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yǔ)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南北朝诗人。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再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咏怀古迹五首翻译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展开

翻译: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历史名人和他们的遭遇为主题。它提到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地点,包括庾信、宋玉、楚汉战争、蜀汉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等人…展开
这首诗以描述历史名人和他们的遭遇为主题。它提到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地点,包括庾信、宋玉、楚汉战争、蜀汉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等人。 诗中通过描述庾信漂泊在东北风尘之中和西南天地间的境遇,描绘了他的孤独和萧瑟。同时,也描述了其他历史名人,如宋玉、诸葛亮等人的悲剧命运和他们留下的文化财富,如千载琵琶作胡语等。 整首诗充满着思乡之情和对逝去岁月和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最后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英雄辈出的感慨并呼吁人们珍惜现在和眼前的一切。折叠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详情

咏怀古迹五首原文,咏怀古迹五首翻译,咏怀古迹五首赏析,咏怀古迹五首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412.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