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尝为僧,于荆州相别)

作者:元稹      朝代:唐朝
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尝为僧,于荆州相别)原文
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两虎定随千岁鹿,
双林添作几株松。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
双僧时先有脚疾。欲请僧繇远相画,苦愁频变本形容。
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尝为僧,于荆州相别)拼音解读
nián jiàn bēi zhōng
jīn rén yán shàng féng
liǎng dìng suí qiān suì 鹿
shuāng lín tiān zuò zhū sōng
fāng tóng yīng shì xīn shāo yào
duǎn jiǎo zhī yuán jiù shī chōng
shuāng sēng shí xiān yǒu jiǎo
qǐng sēng yáo yuǎn xiàng huà
chóu pín biàn běn xíng ró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杂诗·山行》。诗中描述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以及他对自己的心境的反思。 第一句“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描写了作者回忆往事,感慨岁月流转的情景。 接下来“两虎定随千岁鹿,双林添作几株松”,则是在描绘眼前的景象,几只老虎追逐着一只千年老鹿,两个森林间,有几棵高大的松树点缀其中。 而“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则是在描绘荒山野岭中的僧侣修行之景,一位和尚手持草药在烧制,另一位则在使用旧的碾子磨粉,二人都显得十分虔诚。 最后一句“双僧时先有脚疾。欲请僧繇远相画,苦愁频变本形容。”则是在表达作者对于佛家僧侣的敬重和钦佩,但也同时抒发了他的忧愁和心境之变化。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尝为僧,于荆州相别)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杂诗·山行》。诗中描述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以及他对自己的心境的反思。 第一句“昔年…展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杂诗·山行》。诗中描述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以及他对自己的心境的反思。 第一句“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描写了作者回忆往事,感慨岁月流转的情景。 接下来“两虎定随千岁鹿,双林添作几株松”,则是在描绘眼前的景象,几只老虎追逐着一只千年老鹿,两个森林间,有几棵高大的松树点缀其中。 而“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则是在描绘荒山野岭中的僧侣修行之景,一位和尚手持草药在烧制,另一位则在使用旧的碾子磨粉,二人都显得十分虔诚。 最后一句“双僧时先有脚疾。欲请僧繇远相画,苦愁频变本形容。”则是在表达作者对于佛家僧侣的敬重和钦佩,但也同时抒发了他的忧愁和心境之变化。折叠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详情

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尝为僧,于荆州相别)原文,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尝为僧,于荆州相别)翻译,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尝为僧,于荆州相别)赏析,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尝为僧,于荆州相别)阅读答案,出自元稹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26111.html

诗词类别

元稹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