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
- 昔听东武吟,壮年心已悲。如何今濩落,闻君辛苦辞。
言有穷巷士,弱龄颇尚奇。读得玄女符,生当事边时。
借名游侠窟,结客幽并儿。往来长楸间,能带双鞬驰。
崩腾天宝末,尘暗燕南垂。爟火入咸阳,诏征神武师。
是时占军幕,插羽扬金羁。万夫列辕门,观射中戟支。
誓当雪国雠,亲爱从此辞。中宵倚长剑,起视蚩尤旗。
介马晨萧萧,阵云竟天涯。阴风猎白草,旗槊光参差。
勇气贯中肠,视身忽如遗。生擒白马将,虏骑不敢追。
贵臣上战功,名姓随意移。终岁肌骨苦,他人印累累。
谒者既清宫,诸侯各罢戏。上将赐甲第,门戟不可窥。
眦血下沾襟,天高问无期。却寻故乡路,孤影空相随。
行逢里中旧,扑樕昔所嗤。一言合侯王,腰佩黄金龟。
问我何自苦,可怜真数奇。迟回顾徒御,得色悬双眉。
翻然悟世途,抚己昧所宜。田园已芜没,流浪江海湄。
鸷禽毛翮摧,不见翔云姿。衰容蔽逸气,孑孑无人知。
寂寞草玄徒,长吟下书帷。为君发哀韵,若扣瑶林枝。
有客识其真,潺湲涕交颐。饮尔一杯酒,陶然足自怡。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历程和心路历程,他曾经听过东武吟,感到自己的青春已然悲哀。如今他已经身处沧桑,听到某位辛苦告别离去的人的话语,更加感叹人生的艰难。 诗中描写了这个人在年少时读过玄女符,意味着他有着一定的文化和素养,而且在年轻时就为国家从事边境事务。他游历过很多地方,结交了一些朋友,也历经了不少战争。在敌人面前,他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在战斗中生擒了白马将领并立下了战功。但是,在政治上,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反而遭到了排挤和辱骂。最终,他回到故乡,孤独地度过余生,感叹着人生的无常和不公。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深沉而悲凉的,描绘了一个英雄的荒凉命运和个人的苦难经历。通过这样的形象描写,使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的思考得以更深刻地体验。
- 背诵
-
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诗意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历程和心路历程,他曾经听过东武吟,感到自己的青春已然悲哀。如今他已经身处沧桑,听到某位辛苦告…展开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历程和心路历程,他曾经听过东武吟,感到自己的青春已然悲哀。如今他已经身处沧桑,听到某位辛苦告别离去的人的话语,更加感叹人生的艰难。 诗中描写了这个人在年少时读过玄女符,意味着他有着一定的文化和素养,而且在年轻时就为国家从事边境事务。他游历过很多地方,结交了一些朋友,也历经了不少战争。在敌人面前,他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在战斗中生擒了白马将领并立下了战功。但是,在政治上,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反而遭到了排挤和辱骂。最终,他回到故乡,孤独地度过余生,感叹着人生的无常和不公。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深沉而悲凉的,描绘了一个英雄的荒凉命运和个人的苦难经历。通过这样的形象描写,使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的思考得以更深刻地体验。折叠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原文,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翻译,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赏析,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阅读答案,出自刘禹锡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23935.html
诗词类别
刘禹锡的诗词
- 《始发鄂渚寄表臣二首》
- 《寄杨八拾遗》
- 《秋江晚泊》
- 《登陕州北楼却忆京师亲友》
- 《赠乐天》
- 《踏歌词四首 其一》
- 《晚泊牛渚》
-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
-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 《和乐天南园试小乐》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