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

作者:武元衡      朝代:唐朝
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原文
梨花落尽柳花时,庭树流莺日过迟。
几度相思不相见,春风何处有佳期。
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拼音解读
huā luò jìn liǔ huā shí
tíng shù liú yīng guò chí
xiàng xiàng jiàn
chūn fēng chù yǒu jiā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和相思之苦。梨花和柳花都是春天的花朵,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结束。庭树上的流莺已经过了正午,说明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半,也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作者经历了多次离别和相思之苦,但却未能与自己爱的人重逢,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面。最后一句“春风何处有佳期”,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某一个春天,与心爱的人相聚。整首诗以落寞、哀怨为主调,表露了爱情的不易,也反映出了人们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和相思之苦。梨花和柳花都是春天的花朵,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结束。庭树上的流莺已经过了正午,说明日子已…展开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和相思之苦。梨花和柳花都是春天的花朵,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结束。庭树上的流莺已经过了正午,说明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半,也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作者经历了多次离别和相思之苦,但却未能与自己爱的人重逢,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面。最后一句“春风何处有佳期”,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某一个春天,与心爱的人相聚。整首诗以落寞、哀怨为主调,表露了爱情的不易,也反映出了人们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折叠

作者介绍

武元衡 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朝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详情

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原文,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翻译,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赏析,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阅读答案,出自武元衡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22534.html

诗词类别

武元衡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