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
- 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十三女儿事他家,
颜色如花终索寞。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
为姑偏忌诸嫂良,作妇翻嫌婿家恶。人生照镜须自知,
无盐何用妒西施。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酒沽千日人不醉,
琴弄一弦心已悲。常闻善交无尔汝,谗口甚甘良药苦。
山鸡锦翼岂凤凰,陇鸟人言止鹦鹉。向栩非才徒隐灶,
田文有命那关户,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
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世间反覆不易陈,
缄此贻君泪如雨。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人生历程中的荣辱得失和人情世故的抒情诗。作者通过多种不同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第一句“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表达了事物的反面,也就是荣辱的转换。第二句“十三女儿事他家,颜色如花终索寞”,形容了人生中的孤独和无奈,即使貌美如花也可能无人问津。第三句“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再次表现了人生欲望与现实的隔阂。 接下来的几句诗则涉及到人际关系,人们在处理亲情、友情和爱情中常常会遭遇困境,而其中的恩怨情仇往往难以收拾。最后几句诗则表明了世事变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唯有珍惜当下,才能减少遗憾。 整首诗用了很多象征性的词汇和比喻手法,意蕴深刻,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和感慨。
- 背诵
-
杂歌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人生历程中的荣辱得失和人情世故的抒情诗。作者通过多种不同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第一句“汉水至…展开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人生历程中的荣辱得失和人情世故的抒情诗。作者通过多种不同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第一句“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表达了事物的反面,也就是荣辱的转换。第二句“十三女儿事他家,颜色如花终索寞”,形容了人生中的孤独和无奈,即使貌美如花也可能无人问津。第三句“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再次表现了人生欲望与现实的隔阂。 接下来的几句诗则涉及到人际关系,人们在处理亲情、友情和爱情中常常会遭遇困境,而其中的恩怨情仇往往难以收拾。最后几句诗则表明了世事变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唯有珍惜当下,才能减少遗憾。 整首诗用了很多象征性的词汇和比喻手法,意蕴深刻,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和感慨。折叠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杂歌原文,杂歌翻译,杂歌赏析,杂歌阅读答案,出自李端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21171.html
诗词类别
李端的诗词
- 《送陆郎中归田司空幕》
- 《相和歌辞。襄阳曲》
- 《长安书事寄卢纶》
- 《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 《送王羽林往秦州》
- 《送成都韦丞还蜀》
- 《送王少府游河南》
-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
- 《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 《胡腾儿》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