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拼音解读
yún xiǎng shang huā xiǎng róng
chūn fēng kǎn huá nóng
ruò fēi qún shān tóu jiàn
huì xiàng yáo tái yuè xià féng
zhī hóng yàn níng xiāng
yún shān wǎng duàn cháng
jiè wèn hàn gōng shuí
lián fēi yàn xīn zhuāng
míng huā qīng guó liǎng xiàng huān
cháng jūn wáng dài xiào kàn
jiě shì chūn fēng xiàn hèn
chén xiāng tíng běi lán g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jiàn)露华浓。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诗意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所作。第一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描写了…展开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所作。第一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描写了女子思念远方情人的心情,她在寻思情人长相和容貌时,想象着他穿着美丽的服装,而当春风吹过花园时,露水滴落在栏杆上,更加勾起了她思念情人的心情。如果没有遇见情人,她会在月下瑶台等待,期望有一天他能够出现在自己的身旁。 第二首诗“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描写了一个女子因爱情而伤心,她思念着远方的情人,但却不能在一起。她看到一枝鲜艳的花儿,心中更加感伤。她不禁问:“在汉宫里,有谁能像我这般痴情呢?可怜的小燕子,依然倚在栏杆上,但是她的心情已经不能平静”。 最后一句“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是李清照自己加上去的,略有些脱离上下文的意思。它描写了一个人独自站在阑干旁,对着北方发出了无尽的思念和悲伤。折叠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详情

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原文,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翻译,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赏析,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184.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