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八游汝南
- 元生实奇迈,幸此论畴昔。
刀笔素推高,锋芒久无敌。
纵横济时意,跌宕过人迹。
破产供酒钱,盈门皆食客。
田园顷失计,资用深相迫。
生事诚可忧,严装远何适。
世情薄恩义,俗态轻穷厄。
四海金虽多,其如向人惜。
迢递朗陵道,怅望都门夕。
向别伊水南,行看楚云隔。
繁蝉动高柳,匹马嘶平泽。
潢潦今正深,陂湖未澄碧。
人生不得已,自可甘形役。
勿复尊前酒,离居剩凄戚。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纳兰性德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第一句“元生实奇迈,幸此论畴昔。”表示自己出身于一个贵族世家,有着很好的天赋才能,但也意味着他的责任和压力更大。 第二句“刀笔素推高,锋芒久无敌。”则是指他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创作能力。 第三句“纵横济时意,跌宕过人迹。”主要反映了他曾参与过一些政治上的事件,经历了波折和挫折。 第四句“破产供酒钱,盈门皆食客。”则是描写了他财务困难,靠招待客人来维持生计的境遇。 第五句“田园顷失计,资用深相迫。”则是指他在管理农产业方面遭遇了失败,并由此导致了财政上的压力。 第六句“生事诚可忧,严装远何适。”反映了他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政治局势的担忧。 第七句“世情薄恩义,俗态轻穷厄。”则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认为这个世界缺乏真正的仁爱和尊重,贫困和苦难也不被珍视。 第八句“四海金虽多,其如向人惜。”呼吁大家应该珍惜自己的财富和机遇,并关心他人的状况。 第九句“迢递朗陵道,怅望都门夕。”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第十句“向别伊水南,行看楚云隔。”再次强调了他即将离开家乡、告别亲友、远赴他乡的心境。 第十一句“繁蝉动高柳,匹马嘶平泽。”描写了他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体现了旅行所带来的喜悦和感触。 最后一句“人生不得已,自可甘形役。勿复尊前酒,离居剩凄戚。”表示他接受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安排,但也在呼唤大家应该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机会,不要再沉湎于虚荣和享乐之中。
- 背诵
-
送元八游汝南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纳兰性德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第一句“元生实奇迈,幸此论畴昔。”表示…展开这首诗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纳兰性德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第一句“元生实奇迈,幸此论畴昔。”表示自己出身于一个贵族世家,有着很好的天赋才能,但也意味着他的责任和压力更大。 第二句“刀笔素推高,锋芒久无敌。”则是指他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创作能力。 第三句“纵横济时意,跌宕过人迹。”主要反映了他曾参与过一些政治上的事件,经历了波折和挫折。 第四句“破产供酒钱,盈门皆食客。”则是描写了他财务困难,靠招待客人来维持生计的境遇。 第五句“田园顷失计,资用深相迫。”则是指他在管理农产业方面遭遇了失败,并由此导致了财政上的压力。 第六句“生事诚可忧,严装远何适。”反映了他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政治局势的担忧。 第七句“世情薄恩义,俗态轻穷厄。”则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认为这个世界缺乏真正的仁爱和尊重,贫困和苦难也不被珍视。 第八句“四海金虽多,其如向人惜。”呼吁大家应该珍惜自己的财富和机遇,并关心他人的状况。 第九句“迢递朗陵道,怅望都门夕。”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第十句“向别伊水南,行看楚云隔。”再次强调了他即将离开家乡、告别亲友、远赴他乡的心境。 第十一句“繁蝉动高柳,匹马嘶平泽。”描写了他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体现了旅行所带来的喜悦和感触。 最后一句“人生不得已,自可甘形役。勿复尊前酒,离居剩凄戚。”表示他接受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安排,但也在呼唤大家应该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机会,不要再沉湎于虚荣和享乐之中。折叠 -
刘长卿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送元八游汝南原文,送元八游汝南翻译,送元八游汝南赏析,送元八游汝南阅读答案,出自刘长卿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14575.html
诗词类别
刘长卿的诗词
- 《和中丞出使恩命过终南别业》
- 《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 《龙门八咏 阙口》
- 《秋夜北山精舍观体如师梵》
- 《过李将军南郑林园观妓》
- 《新年作》
-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 《送建州陆使君》
- 《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
- 《酬李穆见寄》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