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诗意赏析

宿昔祖师教,了空无不可。 枯槁未死身,理心寄行坐。 仁公施春令,和风来泽我。 生成一草木,大道无负荷。 论入空王室,明月开心胸。 性起妙不染,心行寂无踪。 若非禅中侣,君为雷次宗。 比闻朝端名,今贻郡斋作。 真思凝瑶瑟,高情属云鹤。 抉得骊龙珠,光彩曜掌握。 若作诗中友,君为谢康乐。 盘薄西山气,贮在君子衿。 澄澹秋水影,用为字人心。 群物如凫鹥,游翱爱清深。 格居第一品,高步凌前躅。 精义究天人,四坐听不足。 伊昔柳太守,曾赏汀洲蘋。 如何五百年,重见江南春。 公每省往事,咏歌怀昔辰。 以兹得高卧,任物化自淳。 还因访禅隐,知有雪山人。
这是一首佛教禅宗诗歌,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和修行体验。诗人通过赞美祖师的教诲和自己的修行感悟,表达了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和对大道的向往。整首诗歌内容围绕着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1. 祖师教诲与修行:诗人宿昔祖师所教授的“了空无不可”,指的是达到超脱尘世、自我解放、成就涅槃的境界。枯槁未死身,理心寄行坐,表明诗人虽然身体老朽,但内心仍保持清明、静定。 2. 大道自然与生命生成:诗人以仁公施春令为引子,表达了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认为万物皆有生命,都与大道相通,没有负担和束缚。 3. 明月与心性:诗人认为打开心扉,让内心光明照亮外在世界,如同明月照亮黑暗夜空。同时,心性妙不染,表示追求无我、无私、无欲的境界。 4. 禅修和禅者:诗人认为禅修是一条通向真理的道路,但需要有禅者相互扶持、共同前行。雷次宗和谢康乐都是佛教名士,而诗人也希望自己能与他们成为诗中友。 5. 天人合一与精义究竟:诗人认为修行旨在超越人类凡俗界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领悟到大道真谛,才能明白世间万物的真实本质。 6. 往事回顾与淳朴自然:诗人回顾了柳太守的传奇故事,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追思。诗人认为,只有在淳朴自然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7. 探访雪山隐士:诗人最后提到,自己想去拜访一个居住在雪山之中的隐士,这是一种寻找灵性指引的尝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78997.html

热门名句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