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诗五首诗意赏析
-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子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焰,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赫赫京内史,炎炎中书郎。 昨传征拜日,恩赐颇殊常。 貂冠水苍玉,紫绶黄金章。 佩服身未暖,已闻窜遐荒。 亲戚不得别,吞声泣路旁。 宾客亦已散,门前雀罗张。 富贵来不久,倏如瓦沟霜。 权势去尤速,瞥若石火光。 不如守贫贱,贫贱可久长。 传语宦游子,且来归故乡。 促织不成章,提壶但闻声。 嗟哉虫与鸟,无实有虚名。 与君定交日,久要如弟兄。 何以示诚信,白水指为盟。 云雨一为别,飞沉两难并。 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 音信日已疏,恩分日已轻。 穷通尚如此,何况死与生。 乃知择交难,须有知人明。 莫将山上松,结托水上萍。 翩翩两玄鸟,本是同巢燕。 分飞来几时,秋夏炎凉变。 一宿蓬荜庐,一栖明光殿。 偶因衔泥处,复得重相见。 彼矜杏梁贵,此嗟茅栋贱。 眼看秋社至,两处俱难恋。 所托各暂时,胡为相叹羡。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 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 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 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 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这首诗是元代张可久所作的《松江新志》中的一部分。整首诗通过描述树木、官员、友谊等多个主题,表达了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 第一节描绘的是一棵豫樟树,在深山中孤独成长了七年后才被人发现,高达200尺,它的本末都十分粗壮。天子为了建造明堂,选用此树为梁柱,匠人们为了将其采伐,需要测量、规划,最终在寒冷的孟冬,经过烈火的洗礼和大风的吹拂,成为了栋梁姿态的梁柱。然而,即便养育三十年,也仅有一朝的光辉,最终成为灰烬,如同芝麻般轻微地消散于空气之中。 接下来描述了一个京内史和一位中书郎,因得到恩赐而获得富贵,穿着貂冠紫绶黄金章,但这些权力地位带来的荣耀是短暂的,很快就会失去。相反,贫贱虽然不被人看重,但却可以长久。 接下来描述了两只玄鸟,本是同巢燕,但由于环境的变化而被迫分离,最后又在偶然的机会下重逢。这提醒我们要珍惜与朋友之间的真正关系。 最后一节通过描述树木和虫子的关系,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变幻无常,即使是一棵巨大的树也会在花谢叶落之后慢慢凋零消失,而虫子的寿命更短暂,它们往往被遗忘在树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6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