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汉行诗意赏析

自昔鸿门会,智士咸危疑。当时已默定,事后方始知。
沛公必不死,泰山终难移。项伯以身蔽,意气良为谁。
临难心乃见,一诺安可欺。壮心樊参乘,死且不足辞。
帝王匪偶然,龙起云相随。观世以知人,忠邪各自为。
范曾数目羽,于羽焉足非。卖主曹无伤,身戮有馀灾。
兴废古今常,天授多明扬。
这首诗歌通过描述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表达了一些关于命运、忠诚、信用等主题的思考。其中鸿门会指的是汉朝刘邦与项羽之间的谈判,智士表示当时的智者们对谁胜谁负存在疑虑和担忧。但最终事情的结局已经注定,沛公(即刘邦)必定成为胜利者,就像泰山不可能被移动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项伯以身蔽来保护自己的军队,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气概和为他所效力的事业的忠诚。而临难时,一个人的真正品性才得以显露,只有那些守信用、坚持承诺的人才值得信任。 樊参则是另外一个忠诚的例子,他毫不犹豫地乘坐战车去战斗,甚至在面对死亡时也没有后悔。这种勇气和信仰让我们想起了万里长城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 诗中提到卖主曹无伤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弱肉强食”的观点,也许是在暗示人们不应该因为某些原则而犯傻。最后一句“兴废古今���,天授多明扬”提醒我们历史是一个流动的进程,世事无常,有时候成功和失败只是命运的安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363984.html

热门名句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